一三五.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言行,治理国家还有什么难的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去端正别人呢?”

这句话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正人先正己。

樊登老师认为,孔子始终把道德视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品性、道德,但是忽略了技术的重要性。所以他给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埋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始终重道德,重修养,但是缺少对技术的关注。

实际上,技术的发展也是会影响道德的,例如,科技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的真相,找到了最真实的科学依据,而不是一味地凭借所谓的“道德、善良”糊涂办事。技术的发展会反过来推动道德再上一个层次何台阶。

因此,管理也好,社会发展也好,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为道德这么一件事。有些领导只为了保持自己的道德,却也无所作为,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既要讲究技术,更需要讲究科学的技术。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冉有从办公的地方回来,孔子说:“今天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呢?”冉有回答说“有政务。” 孔子说:“你说的不是国君的’政务‘,而是大夫的’事务‘吧?不然你怎么不敢告诉给我知道呢。”

国家的事情叫做“政”,季氏三家的事情叫做“事”。所以叫做“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孔子问冉有,冉有敷衍孔子,也是有事瞒着孔子的。孔子是个作过士大夫的人,所以跟冉有说,如果真的是国家的政事,你不告诉我,我也是可以听说的呀。所以孔子当面揭穿了冉有,你是在为季氏做事儿,根本就不是在为国君做事。

这是一种理解,那么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孔子纠正冉有的用词不当。因为当时季氏在鲁国是当权的,所以

他的任务何国君的任务甚至比国君的任务分量还要更重,所以他在潜意识当中,就忽略了这个区别,孔子就纠正他说,你那个事儿,只能叫做“事”,而不能叫做“政”。

季氏家里面的事情,不能够被上升到政这个用词。

这句话非常有画面感,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孔子老年后作为老人家的一些苍凉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三五.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