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往事2

天刚蒙蒙亮,河边的公路两旁已经挤满了人。菜农们将菜从竹编的挑子里取出来,摆放在编织袋上。每个人都希望多占一些地方,好让自己的摊位更大。这也是他们起这么早的原因之一。

王梓像一只弱小的鸡一样蹲在菜摊旁,看着身旁忙碌的母亲。那时候随身携带的并不是电子秤,而是带有秤砣的刻度称,王梓并不会用这种称,虽然它的原理就和天平一样,是最基础的力矩物理。

不过,母亲还是教了王梓怎么使用,这种称上很多刻度,有2个档位,最多称到20斤,最少1两。然后母亲就去上厕所了,虽然不希望王梓卖很多东西出去,还是些期望。

换成小孩子来卖菜的效果其实不错,很多大娘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孩子蹲在菜摊前,笨拙地练习着称的使用,不免心生怜惜。然后就凑过来聊天搭讪,顺便买点东西。

菜农们虽然文化不高,心算能力却很强。为了让买家信服,很多都会大声地口算出来,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当然,这时已经没有几分的零钱了,不过现在手机支付的时代到来,那些斤斤计较的农民也许不会放过。

王梓虽然很惊讶,但他的心算能力也很强。然后就只是心算而已,称完重量,立马报出了费用,王梓声音很小,只有自己听的很清楚,这也是多年之后自己才发现的。因为总有人让他再说一遍。虽然顾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看到这天真聪明的少年眼睛,也魔力般地接受了。

看到有些想反悔的顾客,王梓就先出手,将零头给去掉,看起来占了便宜的刁钻客户也能搞定。

第一次接过零钱的王梓内心是很激动的,那时他并不知道钱有什么用,学校也不会宣传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所以,王梓对金钱的价值观来自于母亲。母亲总是省吃俭用,不浪费一分一毛,接过钱的瞬间也是高兴的。母亲经常告诉王梓: 好好读书,以后挣大钱了再给妈妈买好东西。所以,后来母亲回来后听说王梓把零钱省去了,还有点责备的语气。

王梓知道钱是好东西,越多越好,却从来没觉得这东西是必须的,他的每个决定都不是基于钱做的,而是随心所欲。

你可能感兴趣的:(卖菜往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