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教育政策变化

1.作者如何看待打击课外补习的政策?

实际上这个政策是能减轻教育竞赛,毕竟都没有了课外辅导机构,就是有课外补习的需求,也没有教育辅导机构能去满足这种需求。

这个政策的副作用在于他会减少消费,我在看消息,有些地方随着课外补习机构的消失与关闭,附近的餐饮与其他服务业(书店,小卖部等等),在一些地方的商业中心,出现了随着三层的课外补习机构的倒闭,二层的餐饮与一层的孩童用品也倒闭的现象。

钱花出去是需要理由,消费是建立在需求之上,减少外出机会,意味着减少外出消费,人们可以点外卖与自己做菜来解决需求,我也没有想到打击校外补习,会对消费与餐饮业产生不利影响。

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这是实现阶级跨越的最好方式,连阿富汗以前的阿明总书记也是靠着做题,然后依靠奖学金去美国读书,最后获得硕士学位的,一个阿富汗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最后能够通过教育实现飞速的跃升,这是可能的。

大家都不补习的话,竞争压力会小很多,教育是一个竞争过程,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都不补习那么就是全凭天分与努力了,这种状态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我还记得我的一次坐地铁还是在成都,中国的资源富集在大城市,何谈教育资源公平呢?

其实韩国也搞过打击课外补习的政策,结果就是出现“别墅补习”的现象(在别墅里,请私人老师一对一家教),这样反而加重了阶级固化,让资源不能高效利用,让教育公平进一步变成空谈。

我在看到一个山东省政协机关举办干部职工子女暑期儿童照看班,加强党史教育,中国有“党史补习”,这个是减轻父母育儿压力,毕竟孩子不去瞎玩了,听听党史,也能明白许多的事情,还有一个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

2.作者如何看待高中录取比例下降?

这个政策真的不是我国的教育资源不足,而是为了解决我国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毕竟每年我国的大学生可是有七百万人毕业,这是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留人难的现状,

制造业说是找不到人,不如说是留不住人,毕竟我所在的公司,今年实习生当天来当天走的已经有三个,现状是制造业找得到人,但是不能留住人,制造业升级不光需要高端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突破,大量的相关行业技术人员的贡献,将技术转化为产能。

但是年轻人都不对制造业感兴趣了,没有在制造业坚持下来,如何能够积攒关于制造业的经验,何况高水平的制造业技术工人。

制造业留不住人的问题在于其利润远没有服务业的利润高与自由,企业利润不高就无法支付高额的工资,没有高工资,如何留得住人,制造业是面对机器,而服务业是面对人,人脑是不太愿意接受一些一成不变的事物,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变得迟钝。

这个中考分流的政策是在增加教育竞赛,中国的现状还是希望子女能在办公室里面吹空调,而不是在工厂里面做工,因为孩子的父母经历过工厂生活,所以他们才会让孩子不希望过这种生活。

中国的结构性就业问题的原因是从2015年开始的劳动力数量下降,对于制造业来说没有了增长的劳动力,面对不断减少的劳动力总量来说,制造业面对的不光是工作自由度,所在地点繁华程度(服务业都在城市里面,但是制造业就不一定,有些工厂位置很偏),工作环境(制造业不可避免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最关键的是工资不高。

3.教育政策的目的不是减轻教育竞赛压力?

当中考分流与打击课外补习的政策间隔不足半年,这两个对效果完全相反的政策,打击课外补习能够有效减低养育孩子成本,使得更多的家庭生的起二胎。

另外一个是通过对中考分流来使得职业教育不会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而消失,毕竟已经有许多的镇与乡取消了小学,未来四五年就是初中了,如果不改变高中录取比例的话,未来七到八年内职业教育体系的许多学校将会因为找不到人而倒闭,正如现在消失的小学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随着人口的减少,如果按照现在的大学规模不变,那么在2032年毕业的初中生只有1200万,能读高中只有600万,那么剩下的一二百万人只能去外国找了。

众所周知的是,我国并不是一个国内补贴比国外补贴高的国家,大量的留学生势必会增加教育部门的财政压力。

计生所留出的教育资源空白并不是由国人享受,而是由外国人享受的话,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4.作者如何看待这次的计划生育法的变化?

首先当然是三胎的开放,并没有搞出单独三胎的政策之后,证明计生委对决策层的影响变弱了,毕竟在2015的时候,上面建议开放二胎,但是被人口专家翟耀武教授说了全面开放二胎会使出生人口到达四千多万,使得全面开放二胎变为单独二孩,即父母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才能生二胎。

在生育成本越来越高的现在,我认为开放生育限制的政策对提高生育率的作用不大,但是开放生育限制的政策付出几乎没有,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一次成本很低的尝试。

取消社会抚养费对于户均人口是二点几的现在,同样这个政策付出非常少,社会抚养费是一种变相的税收,当这种税几乎没有人会缴纳之后,取消这个税又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呢?

社会抚养费是在低养育成本时期人为增加养育成本的手段之一,但是在高房价(结婚必须买房),高结婚成本(彩礼与婚礼),教育资源与土地财政绑定(学区房与公立教育资源的减少),教育军备竞赛(公立学校的减负,课外补习班的增多,中考分流带来的对小初中学习压力的大增)的现在来说,已经不需要人为政策方面对养育成本进行增加。

反而现在生一个孩子,是为市场提供了相当多的需求,包括奶粉,尿不湿,学前教育,亲子活动教育,学区房,教科书与相应的辅导材料,还为16年后劳动力数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预示着我国从打压多生的政策变为鼓励生育的政策,这个也是一个关键的变化。

5.作者对未来有什么看法吗?

因为2000年到2010年的出生人口是不断下滑,所以2020年到2030年这十年时间,就算10后这一代人人都活到成年,都结婚,都生二个孩子,那出生人口也不会超过2000万,因为2000年我国就没有出生2000万人。

未来10年之内一定会进入人口负增长,未来30年出生人口也不会超过2000万,所以关注出生人口的绝对值没有太大的价值,应该关注中国未来生育率的下极限在哪里,什么时候能达到生育率的回升,只有生育率到达2.1之后,我们才能完成时代更替的结果。

可是连美国都没有2.1的出生率啊,低于2.1生命率的国家都需要引入国外移民来完成国民总人数的平衡,这就是欧美引入移民的必要性,如果没有国民人口的增长,又怎么去维持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没有增长,市场经济就不会高速运行。

这一年,我听到太多关于人口方面政策的变化,政策之密集,足以证明形势不等人啊,各位读者——时代真的变了。

下周更新关于贵州水泥市场的一些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口与教育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