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让孩子上高价幼儿园吗?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家长永远津津乐道的话题。为此很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上高价幼儿园,想通过良好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从一开始就站得比别的孩子高。
其实孩子真正重要的教育,是在三岁以前,那时还没上幼儿园。在达娜.萨斯金德写的《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中提到,在孩子九个月大时,未来基本已经定型了,但是只有到他长到九岁左右,你才能看的出来。
那么这个宝贵但又0成本的早教育资源是什么呢?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这里讲的不是简单地和孩子说说话,还要讲究技巧,就是书中提到的三T原则。
即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
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有多重要呢?它几乎影响到孩子从智力到身体健康的各项发展水平。共情关注不够的孩子,不仅学习能力弱,情绪管理能力差,自控力差,还会造成成长过程中的各项健康隐患,各种慢性病都会找上门。
听起来细思极恐,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共情关注。
所谓共情关注,就是你要关注到孩子关注的点上,而不是你认为有兴趣的点上。
例如你拿着一本你认为很有趣的绘本要给孩子讲故事,可是你的孩子正在饶有兴致地搭积木,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你应该放在绘本,和孩子一起搭积木。简单说,就是关注孩子关注的。
说起来简单,但是我举个例子,不知你有没有共同的体会。
就是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孩子几乎总是在你还没讲几句的时候就开始插话,各种问题问得你头疼。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只是一个安静的听众,从头至尾一言不发,听完故事乖乖睡觉。
当然孩子如果愿意这样也可以。但是你的孩子如果有各种想法冒出来,就请发挥你的耐心,跟着他的想法天马行空。这样才起到你给他念绘本的作用。
这种共情不仅作用于阅读,还可以对孩子的数学以及空间思维起着积极的作用。
充分交流
充分交流是建立在共情关注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没有关注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再多的交流都是无用的。
孩子不像成人,会因为责任去对本没有兴趣的事物关注并学习。
充分交流又包括讲述、平行谈话、少用代词、非现时的交流、言语的拓展、扩充和支架。简单说就是和孩子说话尽量祥实,甚至发挥想像的和孩子交流。
比如说孩子在还不会说话时,我们可以一边干家务,一边向他描述我们的行为。
“妈妈来给你换尿片啦,哇!臭臭的。”
“换上新的是不是很干爽,很舒服呢?”
总之,可以讲述所有的行为过程,别以为孩子听不懂,这可很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开发和亲子依恋的建立呢。
等孩大点,开妇产科咿呀学语的时候,常常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这时我们就要把孩子的话替他完整地表达出来。
比如孩子穿衣服时说“扣扣”,我们就可以替他完整地表述出来,“来,穿好衣服要扣上扣子,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五颗”,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词汇的表达,顺便把数学也学了。
这样完整句式的表达,会让你总有一天发现孩子说话时,“因为、但是、然而”这些转折词都会用了。
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是三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关键的是父母要用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
既然是轮流,就要有来有往,所以那些封闭式的提问就没什么意义。
比如问孩子,“这个球的颜色是什么?”“牛是怎么写的?”这对孩子词汇的积累没有任何意义,最好的方式是问孩子“怎么办?”和“为什么?”
这样会让孩子发散思维来想问题,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
比如念完一本故事,可以超乎寻常地提出一些问题。
“熊宝宝一家回家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如果熊宝宝一家发现了金发姑娘,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总之,激发孩子的开放性思维,或者说出听完故事的感受,都有利于孩子的情感共鸣及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以上这三点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出生就开始重视起来,你的孩子就领先在起跑线上了,可惜大部分家长把前三年的最关键时期甩给了老人,直到孩子上幼儿园,甚至是上小学才开始重视教育,一切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