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才是第一性原理

      一般人思考问题通常是类比思维,就是寻找一个参照系随行就市。举一个例子,我应该拿多少工资支付工资的人会有一个参照性,即相近水平相同岗位的其他人普遍工资处于什么位置?我也会有一个参照性,那些想要聘用我的人愿意支付给我的工资分别是多少?

      而第一性原理就是强调从问题最本质的核心出发进行推理思考,不被过去的经验或各种参照系所干扰。比如今天我的工作质量和态度不会因为工资的多少而变化。如果我做的事情让我喜欢,我就可以一直忍受,我很低的工资,直到不能维持基本生计为止,因为这样的生活能带给我一种简单而又特别的快乐。很多年以前。很多的同行在外开小灶挣外快,我却丝毫不为所动,虽然我也缺钱,工资只能维持我基本的生活,没房子需要租房住,需要攒钱给孩子交托费,也有很多人找我在课后或者是假日里为孩子加餐,很多时候我是满足他们的,不过提前说好了,是义务的纯粹的,我喜欢这样,我喜欢做教育这样的事情。我喜欢我的工作,我想保持这份工作的纯洁,我也想保持这份工作的神圣,我有自己的选择。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钱让人很自由,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对我来说钱对自由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有限到满足了基本需要之后,它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说夸张一点的话,现在的工资对我来说是一个数字,因为它对满足了我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在这个意义上说,我是不是有点“清高”。

    直到现在,我还在做着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和选择。我经常问自己:我最深的需要是什么?怎样的选择更能满足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也越来越意识到,我真正渴望的不是高薪也不是安全感。我渴望的是自己的成长,让自己的生命拥有意义,获得一种自由感,而这种自由感是只是面对知识和专业而说的,所以课堂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哪怕下班回家之后直接瘫坐在床上也不觉得心累。我享受自己拥有的这种自由感。做教师,站在讲台上,跟孩子们在一起,这些都让我感到快乐。时间越长越感觉幸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教育,是讲台,是孩子们净化了我。

      我对自己的班级是有愿景的,我希望做出高品质的教育,成长自己,托举学生,奉献社会。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两年或者是每一年我都要重新接一个差班,每一次都是痛苦的煎熬。今天看来那十多年经历的挫折足够多,而经历之后,我真的意识到,那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是来锤炼我的,那每一场挫折都具有了深远的含义。正是因为那一次次的痛苦,那一次次的煎熬,甚至那一次次的垂泪,那一次次的无能为力,让我成长成一个越来越优秀的自己。

      我特别喜欢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我们就会纯净的不能再纯净了。现在的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它所具有的深刻含义。我现在开始练习隐忍,这隐忍中包含理解与自由。尤其是这半年来,我越来越理解人性中的种种幽微之处,遇到一些很难缠的人和事儿,我不再抱怨,相反我试着以一种慈悲之心来对待。我知道与其恨一个人不如同情一个人,现在我能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因为他自身的局限性,所以他成了这个样子,而我站的比他高,所以我不必为此难受、抱怨、苛责。我甚至会想,我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教育不仅仅是学生一个人的事情,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包括学生、家长甚至我自己都朝向可能性的顶端。也许在这一天来临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练习,或许这一天永远不会来,但是生命是一直要继续的,那它也就成了一种永远的练习,我们现在习惯于叫它成长,而且是无休止的成长,或许这才应该成为人类的第一性原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才是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