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些事之六:技校读书的那些事


        时隔两年多的时间,又决定走进学校读书,不仅仅是因为做临工的辛苦,那个时代若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生活是很艰难的;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再读读书那么简单,主要的原因有一种不甘心和不愿轻易放弃的因素在里面,更主要还是面临的现状与生活问题。走进学校走进教室,真的,的确有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全新感觉。

        那时的技工教育(或职业教育)刚刚兴起,各企业争相腾地办学,在我们这个城市技工教育最红火时有三四十所学校,因各企业的状况不同,因而办学差异挺大的。那时我进入的商业服务技工学校的办学条件现在想来真是艰苦得不能再艰苦了。学校的办公场所是租的,教室里的课桌椅也是租借来的。说是学校其实我进校的时候只有烹饪与糕点两个专业各一个班,不过每个班各有五六十人。学校的专业老师一般都是从行业内挑选的精英骨干;办过一两届之后,又从每届里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抜了一批留校任教。

        那时候,专业教材基本上也不是很齐全,相对不够系统,是专业老师或行业领域中的翘楚编辑的经验总结;有油印的,少有铅字印刷的。记得当时的专业理论课的有原料、加工、技术、面点、营养、成本核算等皆在一本教材里。老师们讲课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先讲讲理论和原理,再亲自来进行实践操作而且很直观,这种方法很是让我们受益;因为场地的原因,老师们把设备工具都搬到教室里来了,进行现场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我们以前没见过,就是觉得特别新颖好奇,所以,每一堂专业课,老师的实践操作台前,均被围得水泄不通。好在大家都还相互关照,基本上是按照个头的大小与高矮有序站位……

        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年龄相差有几岁,最大的属虎,最小的可能属羊或猴的,但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得还算不错。当然的是年龄相近的或者从小住在一块的亦或原本就熟识的自然地相对要走得近一些。

      沙沙与我同年,也是属于待业之后又来学习的,我们两人的个头差不多,只是他比我相对而言身体显得要瘦了那么一点点。平时,我们之间的交流基本上与文学有关,我们都喜欢文学,也喜欢读些古今和外国小说诗歌之类的东西,偶尔也写点我们称之为诗的东西相互交流;沙沙对中国古诗词的格律有些研究,还能够按词牌填词;他自学了日语,我们基本上学的都是英语,偶尔接触日语还觉得挺新鲜的。于是,沙沙就当起了日语老师,讲解起了日语的字母叫假名之类的日语知识,偶尔还来两句日语的问候语:“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こんにちは。( 你好)。こんばんは。 (晚上好)。”等等……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进入商业服务技工学校之后的迎新年晚会了。那天班主任胡文章老师等几位老师在开始时到场,有的老师说了些祝福的话,也有老师表演秀了一把歌或舞之后,就是同学们自由发挥了,虽然皆是自愿上场自我表现,但绝对看得出大家都很认真且很用心。最让人始终忘记不了的是来自铁山的方文玉同学朗诵的用电影名字串起来的一首诗,题目我直今都记得,那就是“我的过错在于我没有过错”。文玉同学的朗诵很有特点:声音和面部表情再加其他肢体语言的融合,让坐在教室晚会现场的我们一下子就融入其中了,因而用声情并茂一词来形容似乎还觉得不够,而且她的朗诵表演还有极强的带入性与互动性,因为电影的名字都很熟悉且串起来的这首诗与我们特别是有待业经历的人似乎有某种的契合度,所以很快就感梁到了大家,当时我还真的留意一下,当中还真有几同学在揉眼睛呢!……          那天的联欢晚会还弄了一点点小插曲,时间超过子时时,教室的门被人推开了,进来了几位警察模样的人说,有人投诉你们扰民了。(因为我们教室在这栋楼的四层属于顶层,楼下还有住户)经过协调后相安无事……之后,全班同学还组织了一次到黄州赤壁游玩,体验文赤壁的文化,感受东坡的风韵风骨。

        那时候的媒体娱乐生活当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那时不象现在电视机家家都有,即使家庭条件不错,想买台电视也很难,需要凭票或找硬关系购买,毕竟那时电视机还是稀罕物。若是有一部外来的电视剧在电视里播放,那么一到时间绝对是路上的行人稀少,可谓万人空巷。最让人不能忘怀的是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系列播放时的情景。

      当时,华林的父亲所在的市商业储运公司就在市中心,平时华林就住在那里。记得好像是刚放寒假时,华林对我说“我父亲的公司今天要放《射雕英雄传》三部的录相,邀请我到其父亲的公司去看,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我们到的时候公司也属于正常下班的时间,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已经有不少人在那等候,华林带着我挤到了前面坐了下来。从《射雕英雄传》的第一部《铁血丹心》一直放到第三部《华山论剑》,足足连续地放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由于录相机连续不停地播放时间太长了,《华山论剑》一放完,录相带刚刚退出,录相机就冒出了一缕烟来,机器表面的油漆都已经变色了……

        在挹江亭酒店实习时,韩虹在卤菜房而我在加工的案子上,主要是以基本功为主。在长江日夜餐厅实习则可谓是全方位的训练开始了。从站案子开始,由一位姓陈的师傅(记得好像是班长,语言和蔼可亲,说话轻言细雨的)带着,每天要拆卸一整片的(也就是半头)猪肉,特别是冬天,有时还是冻猪肉,若没有想学习的恒心是很难完成的。之外每天还要切几斤姜丝、姜末、蒜瓣、蒜蓉、寸葱和葱花等佐料;餐厅位于城市最大的客运码头,来往旅客人流近乎24小时不断,因而餐厅也就24小时营业了。记得当时和华林两人在一个班,当时长江日夜餐厅的经理之一的就是余红萍,也就是后全市有名门栋772楼栋的楼长。余经理对我们既关照又严挌;在当时的黄石饮食系统长江日夜餐厅的实力是较强的,一二三级厨师都有,黄石老一辈的厨师中理论和实际操作最厉害的几位几乎都在这家餐厅,诸如陈、曹、朱和詹几师傅及他们的高徒。华林和我在整个实习期间基本上是早上六点到餐厅后厨,开始的着一天的准备,一直要干到第二天的早上三点钟,为的就是多学点手艺。后来在一次饮食系统里的技艺比赛,陈、余二位经理让我们为参赛的师傅们刻萝卜花等菜品的装饰,我们从下午开始刻月季、菊花、山茶花、龙头、凤头等花饰一直刻到第二天早上,足足刻了直径大约有半米的合金钢盆一盆的花饰,这些物件也为餐厅的比赛取得好的成绩开了个好头,这是余陈二位经理事后对我们说的。

      当然实习期间也干了些糗事,因为当时的这届烹饪和糕点共两个班,我们这边天天都有五香牛肉、猪顺风、口条等卤菜和油炸花生米、盐水花生等,而隔餐厅不远的街对面有一家食品厂,糕点专业有几位同学也在那里实习。馋,几乎是人的天性之一,我们彼此在厂、店里实习的时间长了,就各自想着馋着对方制作物品的心思了,偶尔也与店里的卤菜师傅要点卤菜与对面糕点实习的同学交换糕点,这自然也不是秘密,其实两店里的师傅们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当然,这些事是基本上是由师傅或领导们默认了的。

      临近毕业时,在校实验餐厅实习的我们:华林、虹、清华、慧珍、文玉、国华、新华、骢、向东和我在邹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一趟江西九江的庐山。那一趟庐山之行,在庐山山脚下的莲花洞前的那一幕,可谓既曲折离奇,又惊心动魄,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啦!我们从莲花洞的好汉坡拾级而上,经牯岭街至居住旅馆,后来游了含鄱口、花径、仙人洞、龙首岩、三宝树、乌龙潭、芦林大桥和如琴湖、五老峰、三叠泉及东林寺和聪明泉等。那次旅行的顺利,我们最应该致谢的人是清华同学及父亲的支持与帮助,还有带队的邹老师,这些终身难忘……

      从九江回来后,同学们基本上是各自到心怡的地方工作了。

      到现在女同学基本上都已经退休了,男同学也都近退休年龄了,祝福女同学们越来越年轻快乐,男同学们依然生龙活虎快乐如初!

        写到此时,让人不得想起那几位已逝的同学,也希望他(她)们在天国能够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年那月那些事之六:技校读书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