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听课记录+实录(三)

五、总结升华

纵观全文的内容,文章以灯笼为线索,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景象,凭今吊古,抒情言志。作者之所以喜欢灯笼,是因为灯笼寄托着对亲人的思恋、承载着乡情民俗的温暖情感,记录着家族变迁的历史沧桑,抒发着凭古吊今的爱国热情。灯笼,虽不起眼,但它是一个联结点、寄托物,它是文章的线索,作者借灯笼一物,谈乡俗,谈亲情,谈历史,谈壮志,由此可见,念乡情、家国爱才是作者在文章中想要真正表达的。课文一方面叙事,另一方面抒情,有关灯笼的故事,没有一个完整的,都是零散的叙述,然而,零散叙事的背后,所抒发的情感又形成了另一条线索,让全部的叙事变得有序化。

祖父夜行:温情的祖孙缘;

慈母之爱:深情的母子缘;

乡俗还愿:暖情的乡情缘;

元宵张灯:忘情的风俗缘;

族姊远嫁:伤情的家族缘;

纱灯描字:雅情的文化缘;

献帝灯笼:愁情的深宫缘;

灯下马前卒:豪情的英雄缘;

燎原一把烈火:壮情的现实缘。

文章字里行间的情不是那么显豁直率的,需要我们慢读细品,从细小的事中,我们会体会出一些温暖的爱,由衷的喜,不可扼制的神往,这一切的情感,构成了两种情感主调:深情与激情。课文所写之事,都是一些乡村生活的细微琐碎之事,所记之人都是一些平凡之人,所抒之情,也是细微的情。课文选材抒情,切入点小,然而,一家一村延及天下,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情思延及家国之爱,文章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总而言之,灯笼是课文的话题,是线索,它可以笼起各种材料,念乡情、家国爱的情感,是课文的暗线,它既串联起各种材料,又是课文的主旨所在,这便是散文的精妙所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散而神不散。灯笼,原是供照明、装饰、玩赏之用,汉代时,在元宵佳节之际,开始悬挂灯笼象征团圆,灯笼的种类和造型在演变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美好的意义——幸福、光明、圆满。

六、布置作业:

吴伯箫散文的特色之一,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伸出深刻的内涵,我们学过的这类作品还有很多,例如:《背影》《散步》,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你可能感兴趣的:(《灯笼》听课记录+实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