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泥土,眼望云端

暑期培训,很敏感的字眼,意味着我们自由而快乐的假期生活即将结束,也会让我们开始思考孙文鹏教授再次提到的习近平的那句话: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即使我当初参加工作时有满腔热情,也抵挡不了现实的摧残,甚至不用现实摧残我们,我们都会被自己的无知与懒惰而打败,即使我们寻找一万个理由,也难以掩盖自身对生活的懈怠,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事实。想当年,参加考试,人教师行列,只为了那一个体面的字眼——工作,有工作不算太自豪,但总算给自己找了个定位。可回想一下,二十几年前,我的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给我们上课,那时的条件也只能这样了,没有像样的本子,没有像样的桌椅,没有像样的铅笔,可我们的学习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娃差,所以总觉得我们的老师有十八般武艺,特崇拜。十几年前,我也工作了,只有一台电脑,一间电教室的学校,我们排队到电脑室制作课件,排队在电教室上课,只因孩子们喜欢,孩子们吗感兴趣,虽然那时候没有网络,但我们只要勤快些,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也特别崇拜老师的手艺,能把数学课上成动画课,能把数学书上不会动的小数点放到课件上动起来,我也是特骄傲,为自己的勤快骄傲,为能给孩子们快乐而骄傲。而现在,有网络,有电子白板,人手一台电脑,可不用思考的大批课件成了课堂上的工具,成堆的学习内容都可以下载,而我们忽视了孩子们真正想要的,原来,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自己的教学生活变成了一个没有趣味的故事,就这样一个样本,对孩子们又有怎样的参考性?由通过这十几年,我的故事,我的工作,我的人生,能带给孩子们怎样的启示?当一次又一次听到“不忘初心,脑记使命”,我内心涌起的是对未来的焦虑,我的工作有前景吗?我有更好的选择吗?即使有,那我有选择的能力吗?十年,二十年,甚至要不了多长时间,我会在哪里?我能带给乡村孩子们什么?我的工作做得怎么样?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更重要的是,我教过的孩子们将是怎样的人?

再听“核心素养”,一个很热的话题,但我什么都不懂,但翻开2011版小学数学课标,其实数学素养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我从未读懂过,从未真正理解过。甚至过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名词,新的实物,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会与日俱增,我又该怎样处理,我可以当个好老师,并且我一直是一个勤快的老师,但我还是可能管不好自己家的雄孩子,我有可能与朋友摊销风生,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家庭关系,所以如果不确定性不可避免,要如何拥有掌握自己的自由?如果转变,创新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那我们不大胆尝试,在试错中成长。我可能没有扎根悬崖小学18奶奶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的坚强,也没有为留守儿童半血的女大学生李灵的智慧,更没有为救学生而被高位截肢的张丽丽的勇气,我没有他们的智慧与勇气,也没有他们的坚强与果敢,我是如此渺小,渺小的有点自卑,但我拥有归零的勇气和自由,我拥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如果今天世界的关键词是“变”,那不便的是我心中的那份爱,那份向往,我会继续结实天真可爱的孩子,继续聆听他们有趣的故事,继续为他们,也为我打造欧力的故事,这是吸引我走下去的“不变”,也是当初走进校园的梦想。

以后,我还是如此渺小,平凡一生,但不管怎样,我都会脚踩泥土,眼望云端,依然不忘初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脚踩泥土,眼望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