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你融入过城市的生活吗?

你在南方的小城住过吧?你也一定见过南方的温婉女子吧?小城里那一个个一口吴侬软语、羞答答的女孩你还记得吗?

来到成都之前,有关这个城市的繁华是被圈在家里阿爸最宝贝的黑匣子的,伴随着南风天的不定时,清晰的甜美的女生在起伏的电流中异常温暖。这时候,她往往是搬着板凳摇着蒲扇坐在门前,看着最喜欢的某书。不远处的藤椅上坐着母亲。

“阿妹,还有几天要走?”

她抓着蒲扇,翻书的动作放缓,声音糯糯的,“嗯......还有三天......”

“坐火车要带的证件准备好了没?衣服多带几套,隔壁的二奶奶她女儿也是在B城读大学,听她说那里比咱这冷的多....."

妈妈是个勤快的人儿,干活勤快,说话也勤快,说话像倒芝麻豆子一股脑出来。

正看到精彩处,她轻轻微笑,清澈的眸子充满笑意,消瘦的脸平添几分生动。她是个慢性子,做事慢,说话也慢,“不急,我都备好了。”

“这是你第一次出远门,阿妈担心你,回头走的时候,让你阿爸送你到火车站.....”

“好......”

走的时候,她还是让阿爸送她,但是脸上还是淡淡的神情,告别,也是直觉上轻描淡写的忽略。她不好,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往往选择逃避,即使是最亲的人之间。

离别大概是中国人最常遇见的主题,古代的士人写了一首又一首离乡愁绪的诗词,不知怎的,她脑海闪过韦庄的《菩萨蛮》“游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和江南好。”突然有点不想离家,转眼,泪糊了一脸。

      昏昏沉沉,也不知过了多久,绿皮火车还是吱吱呀呀的往前开,飞驰后退的景物不停的从眼前划过,脑中一片空白。下了车,当她站在B城的街口,注视着这个城市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时,她觉得从电台里听到的跟她真正站在这个城市感觉到的完全不一样,但又似乎在哪个部分重合,她开始对这个城市再一次地充满好奇。

      晚上七点,天还不是很黑,灯却很亮。坐在学校接新生的专车上,而后定格在逐渐清晰的霓虹灯上,眩晕着。她有点累,脑子却抗拒着身体的疲累,像是小时候过年穿新衣服一般激动,兴奋的回想起来这里的原因。

      填志愿前几天,阿爸从工地上赶回来了,和工头说好的干2个月的活,只做了一个月,就退了,工头问他是不是辛苦,他说不是,娃儿不是要填志愿吗,我给她参谋参谋。收拾收拾东西,回到家里。却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吸着烟,斑驳粗糙的手一遍又一遍翻着高考指南。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父母总是惊人的相似。他们用他们有限的阅历,斤斤计较着每间学校的利弊,为着弥补自己的失落,给懵懂无知的孩子一个崭新的起点。

       又或是对城市的好奇,从收音机里,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有着东方明珠的上海......都呈现在想象的空间。高中班主任,个子挺矮的一老头。夏天,学习环境很艰苦,教室在最顶楼,又没有空调,即使有四个每次转动就吱吱呀呀的响的风扇,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小城都不管用。太阳依旧是炙热无比。上课,都是煎熬。老头年轻的时候放弃月薪一万的工资,回到母校教书育人。他每次上自习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多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听了三年,也想了三年。

       你相信耳濡目染的影响吗?我想她内心应该认同的吧?因为对于在大山枝梢上栖息的小鸟,它们是多么渴望跳跃在城市车水马龙之间的电线,谱写着繁华而喧闹的乐章。报志愿的时候,就格外的向往大城市,填的都是大城市。小城外面的世界,在她看来,是另一番人世:带着自身的期待,却因现实挤压,错落成为另一番滑稽的模样。有些孤独,有些寂寞,可必须拥有一个融入希望的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井离乡,你融入过城市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