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第五十四章,重点强调“为人处世应该善于借鉴”的问题,以身观身,以家观家;每个人所碰到的问题,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生老病死,经历“学习,工作,结婚,生子,衰老”的过程;历史上很多伟人已经集结成书籍,完全可以将这些宝贵的知识拿来使用,使得自己生活更为平坦。
下面来看看这一章节的内容:
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sì)不辍(chuò)
善建者不拔:凡是有所建树的,难以拔除其根基。造房子地基打得很深,上面的房子一层一层叠加起来,势必非常稳固。
成功人士,一定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能够安然度过。其他人仅仅看到一个表象,核心东西并不知道,总以为那是一种幸运,其实哪有这么多的幸运,哪有一辈子的幸运;都是一次一次迎面而上,解决难题。而根基就是不为人所知的法宝,就是厨师的秘方,就是其心定之所在。
善抱者不脱:善于抱持信念的,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始终不脱离正道。笃定地认为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终究会获得成功的;哪怕碰到各种逆境,依然能够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子孙以祭祀不辍:按照这两个原则,最终可以享受福报,得到子孙敬仰,哪怕死后依然祭祀不断;然而也有很多人,生前不结善缘,不做好事,死了之后压根没人拜祭;孔子的子子孙孙,一直爱戴孔子,也享受着孔子所带来的光耀。还有香港影星张国荣,每年都会有人自发组织纪念。道出的就是这句话之真理。
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德”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纯真,对自己真实,对他人诚信。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家庭,“德”所表现出来就是富余,不仅仅自己善良,通过将学习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进而影响到身边的人。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己的家乡,“德”表现出来,邻里之间相互和睦,这个德性就可以不断得到成长。
邻居之间,相互串串门,送点小礼物,偶尔一起吃个饭;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久而久之,成为了朋友。像我居住的小区,物业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举办邻里之间的活动,这样大家就慢慢认识了,慢慢熟悉了,这个“德”就慢慢滋养起来了。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国家,“德”表现出来就是丰盛硕大。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协助,成为同盟,相互都能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就有安全感。战国时代,苏秦集结了六个国家的力量,保证15年的和平时期。当年中国抗美援朝,助力朝鲜,也就是帮助自己。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德”就会不断放大,普及到每一个人。当打破国界,那就成为了“大一统”,还要准备啥原子弹,核弹,天下就是一家人;所有资金都用来提升民生,当然这点在目前来说,可能是乌托邦,理想国;但是,在想象中务必是能够存在的。有了理想才有目标,才有方向,万一实现了呢。
这几句话,也就是曾子所强调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注意顺序啊,一级一级上去。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故以身观身:用自身去观察别人;当然也可以反过来通过观察别人,来反省自己。人性都是差不多的,人家跑到医院怎么能够如此镇定从容,此时此刻的想法是怎样的,可以了解一下;是不是也能够缓解自己在就医方面的焦虑。所以,在陪伴病人的时候,也可以借此机会进行学习。
以家观家:以自己家庭去观察别人的家庭,自己家碰到的困难别人家也会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比方说没有不吵架的夫妻,这是共性,女人有女人的共性,不是只有自己老婆才和你吵架,才会纠结于这件小事;好了,这么一想,回头看看刚刚胡搅蛮缠的老婆,觉得并没有什么。
以乡观乡:以自己家乡观察别人的家乡;当然反过来,也可以以别人的家乡观察自己的家乡;要治理好自己的家乡,完全可以拿其他家乡的发展策略,引以为鉴。这个城市依靠什么致富,可以深入学习下,是不是也适合自己的家乡。
以邦观邦:通过观察别人的国家,发展自己的国家,治国之道完全可以借鉴。
以天下观天下:借鉴过去的历史经验,思考现在所碰到的情况;过去犯的错误不要再犯,过去的成功之道,是不是可以挪用到现在。
4.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我凭借什么知道天下的趋势?就是因为我运用了以上种种的方法和道理。
也就是老子那一句:不出户知天下。
现在还有报纸手机,能够了解各国讯息;而老子那个年代,为什么不出户,也能知天下?就是因为掌握原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一定非要走遍全世界,才能了解人生。
康德一辈子没离开家乡,但是其学术思想依然影响了各个国家,依然影响至今。
这当然也需要学以致用,知道是知道,做到是做到;不要认为知道就是做到,没有开展行动,现实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以为方法不行,其实根本没有去做。空想主义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老子《道德经》主要强调了两点,一个是“道”,一个就是“德”;“道”可以看做外在的方式方法,“德”就是修心;在这一章节老子希望“德”能够真实,能够富余,能够成长,能够丰饶,能够普及。最终达到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当然反过来,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身处其中,因此而感到幸福。最终是利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