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自以为是的清高,除了爹妈惯着,谁把它当回事?

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余华的《活着》,这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完完整整这么投入地读完了一本小说,读书的充实感冲淡了近来的一些琐事,我的内心的确不够强大,一点小事都可以惊起波澜,生活啊,总不会让你好过。

福贵的一生,也不过好。这样命运多舛的一生,是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在自己岁月的年轮中,先后经历了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的死亡,最后,和老牛相伴为生。并不想过多的表达这本书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正如梁文道先生说的那样: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

最近身边发生了一些事,尽管心里不是滋味,但从没对任何人说起过,有一天,忽然打开淘宝,在网上买了三本书,陈忠实的《白鹿原》、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余华的《活着》,前两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读过,影视作品也都看过,但还是想看第二遍,我想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好的作品总是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经久不衰,历久弥坚,那些被历史淘汰了的,终究会被人们遗忘,就如人与人的关系一样,淡了的,只会越来越陌生。

我不知道生活的标准是什么,看到周围的朋友无不在为功利忙碌着,责任、道德、初心这些都与正在做着的事偏离着,可能没有这些东西的羁绊,所谓的成功会越来越靠近。可是啊,就算你有这些,生活也不会让你好过,甚至还会越来越难。

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你觉得这个人特土呢?以自己的眼界评判自己自己认知意外的事。所以我就觉得他特土啊,不止土,还俗的一塌糊涂,“世界以我为中心?”、“我在的时候你们别说话?”......简直了,用自己low到地平线下的眼界来评论别人,可笑。

其实,有时候,做一件事如果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事情反而会好很多。目的功利性太强的话,会事与愿违吧,亲身体会。

多读书吧,用阅读的充实感来消除生活的烦恼,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锋芒毕露、直言不讳并不是什么好的毛病,要沉默,更要成长啊,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容易二字,不过都是在忍耐罢了,对,忍耐,要中庸,虽然我自己很讨厌,可最后谁又不是变成了自己曾经所讨厌的嘴脸?

还有我这自以为是的清高,除了我爹妈惯着我,谁把它当回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这自以为是的清高,除了爹妈惯着,谁把它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