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晨山学校有感

    晨山学校的公众号,很久前就在我的微信上了,是一个关系要好的同学推送给我的。她儿子很早就不在公立学校了,有段时间经常周末跑到上海接送孩子,再后来又听说转去了浙江,我当时还是有点诧异的。心想就读个小学,至于要跑这么远,来回折腾吗?会不会有点小题大作。   

    想起自己上学的那个年代,学校就在家附近,早上背着书包和小伙伴结伴上学,放学后花点时间做完作业,大部分时间就和邻居小伙伴们玩耍。

    儿子在幼儿园玩得很要好的小伙伴们,有的一年级就开始报奥数课外班了,孩子妈好像担心儿子被孤立似的,也一起报了一个,上了两节课我赶紧让不要去了,于是幼儿园的小伙伴们也渐行渐远了。到了小学就面临一个巨大转变,若去做一个“打了鸡血”的家庭,我从心底接受不了。

    同学见我忐忑,就发了几个学校的介绍给我看看,不过如今记得的只有晨山了。公众号的内容比较新颖、专业,也不乏文艺,偶尔夜深时分,会翻一翻,感觉学校在理念上和传统的体制学校差别还是挺大的,还有,就是老师们在课研上的专业和用心。印象深刻的还有那苍翠的环境,现在的学校还能长成这模样,建在一个古建筑或像私塾的地方?不过,理想和现实差距还是有点大,那种学校和自然环境不存在于大城市,也许只存在于公众号里吧。

    儿子上的是离家近的公立小学,接送方便,到了三年级作业量加大,孩子在一遍遍的抄写、默写、做题中疲于应付,有时还会抗拒,看课外书都因大量作业挤压得成了奢侈。看得出来,他学得并不轻松愉快。考试完,老师会把成绩公布在家长群里,分数下滑了老师会给家长压力,于是心情也跟着起伏不定,并传导给孩子。有时候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也不淡定,而情绪是会传染的。家长群也经常传达学校的活动或老师布置的事项,经常群里是一排刷屏的“谢谢老师”、“收到”,或者集体献花,如果不说一声谢谢,都感觉像是异类,生怕老师觉得家庭不够重视,不够配合。每到教师节的时候,表不表示下心意也很纠结,很理解老师的付出应该得到更高的收入,工作中也常有人情来往,可如果把老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和社会风气混为一谈,还是过不了这个心坎。教师收入和积极性的问题,应该是学校和教育体制该考虑的问题,不应该让学生家长有心理负担。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为了成绩和排名,老师的方法也就是不停地刷题。一个班级三、四十人,让老师关注到孩子的各个方面,即使运气好碰到特别负责的老师,估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凡此种种,各种事情汇聚一起,很容易就闹得一地鸡毛。

      我不由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但我肯定这种灌输的方式不适合我们,我希望呵护孩子对未知的探求,培养他的自尊自信,提高他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磨灭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乐趣,考了高分又能怎样呢?那只不过是涸泽而渔,弃本求末。

    过早让孩子去追求成人世界的认同和比拼,而不遵从孩子的天性甚至牺牲他的喜好,其残酷无异于拔苗助长。社会处于一个转型和追逐功利的大环境中,在现有体制内,老师和学校无法摆脱应试取向。人格塑造、阅读习惯、生存技能、行为礼仪、艺术涵养等等,都很难系统地学习,可这些东西真真切切会对孩子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些大部分是家长的责任。然而年代和环境都在变化,自己当年的经验未必能用上,或者不够专业。在教育这条路上,不纠结真难,诺大的上海,属于自己可选择的路径却很少。

    前段时间儿子快期末考试了,每天做题到九、十点钟,家长群又开启了刷屏模式。碰到了南墙,才知道回头。于是和同学又聊到学校的选择,她能理解我的状况,晨山的公众号又发我一遍,我问她现在孩子在哪里读,才知道去了更远的山西运城,此前在晨山学校读了半年,受益良多,语文和数学学习都更有深度,其他课程也安排得均衡,孩子精神状态也很好。我现在能理解了,为了孩子,有些付出和取舍是值得的,不然你就要承受更多其他的艰难。基于网上对晨山的了解,以及如今的困境,还有对同学的信任,萌生了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晨山学校的想法。

    负责招生的曹老师建议我们在期末庆典的时候去学校看看,不乏一个了解学校的好机会。并细心地提前将日程安排表发给了我。

    基于学籍等一些其他的疑问,认识了沧海昆仑的一位上海家长,她非常热情,几乎是有问必答,还帮我分析、出主意,于是觉得晨山学校的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不是一般得高!

    1月16日从上海一早出发,赶到晨山学校已经是中午了。一进学校,迎面而来的是绿树成荫、依山傍水的环境,题着“休阳故址”门牌的徽式建筑不经意间跃入眼帘,一对古朴的石狮子,长着青苔的石阶,白墙黑瓦,处处蕴涵着徽派文化的厚重,不愧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地。暗想这么好的地方,没有比作为一所学校更自然和圆满的了。


图片发自App

    下午活动开始前,我们在校园里随处走走。在屋檐下看到挂着手工做的的风铃,还有收集各种蕨类、苔藓的小园子,路边的矮墙上有不少涂鸦,教学楼走廊上有孩子们的画作。汪汪的狗吠声把孩子们吸引到了操场,原来是两条土狗圈养在操场隔离网和围墙之间,既能保障学生的安全也能让狗看护围墙外的不测。靠着围墙有个狗屋,狗屋和旁边的墙上,画着许多萌态各异的狗,充满想象力,也把墙体装饰得挺漂亮。操场边有专门做手工的地方。虽然都是些细微之处,却处处透着人文和科学的气息,也体现着管理者的用心。

    下午旁观了七年级沧海昆仑班的期末庆典,或者说是期末叙事,活动由全班集体吉他演奏拉开序幕,接着每个同学都上台讲述总结自己一学期来的成长与不足。主题非常宽泛,有谈学习,有谈运动,也有讲心路历程,好像老师未做限制,孩子们真诚而睿智的表达自我,娓娓道来且自然和谐。结合诗歌朗诵,吉他伴奏演唱,演讲结束时用PPT呈现自己一学期心目中的向往人物,为生命颁奖。最后是和家长及老师合影,一起见证他们的成长。孩子们都能自信地展示自己,内心充实而期待进步。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给予鼓励和赞赏,亦师亦友,关系和谐。许多孩子写出来的诗歌很有意境和深度,而且是整体水平高于同龄段孩子。这应该不是偶然,看得出孩子们的视野广阔,阅读量很大,老师的文学指导水平也高。最可贵的应该是师生们拥有的诗情,我理解为一种学习或生活中充满诗意的状态。

    不由想起自己十六、七岁时,作文老师对全班说:“现在是你们最有诗情画意的年纪,趁着年轻赶紧写诗吧,等年纪大了,想写也许都写不出来了。”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言犹在耳,在合适的年纪做最应该做的事情,也许才无怨无悔。我的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看到他时常发些文字,笔耕不缀,保持着一辈子的文人习惯。而我这个学生却步入他途,早已生疏了做文章,想来也是感慨。可想而知,遇到一个好老师对孩子是多么的幸运和重要啊!

    第二天上午又旁观了一年级的活动,开始也有集体乐器表演,现场轻松活泼,小朋友们在“读写绘”中愉快地学习,并表现出很好的纪律性。曹老师带我们全家参观了美术室和部分课堂教室,教室里的布置内容形式多样,我看到有南明的阅读书目或大纲,有书架和花草,有学生的绘画作文和手工,有标本,甚至还看到一个废弃的小鸟窝,教室显得温馨而舒适,教具和内容充实但并不凌乱。一张老师的办公桌居然设在班级里面,这一点和见过的学校差异较大,这样也会无形中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距离。教室阳台外长着茂盛的竹子,不知名的鸟落在上面鸣叫。


图片发自App

    考虑到孩子要读三年级的插班,下午曹老师特意安排我们和班主任王老师交流。来到小海螺教室,儿子对教室书架上的书很感兴趣,挑了一本就自顾坐下来看得很投入。王老师没有打断他的阅读,同样也给想在教室画画的女儿纸和笔,提议和家长先出去聊聊。

      我们和王老师在校园里边走边聊,大致介绍了下儿子的学习、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提到阅读时问我们有没有陪他一起读。说来惭愧,自从儿子会自己看书后,都是他自己挑书看了,陪讲故事好像成了不识字的女儿的专利。和家长交流后,王老师和儿子进行了单独交谈。我们和一直陪同的曹老师继续交流和沟通,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大致一小时后,再回到教室,王老师已陪着儿子弹了一会他喜欢的钢琴回来了。虽然是短短几小时的相处,王老师的耐心和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还是给我俩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自己要有判断力,并为之承担责任,不能被外界的纷扰裹挟着被动往前。晨山之行坚定了我的这个信念。可是把这些想法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配合去落实执行,却不是容易的事情。如今担当重任的人,许多都经历过物质相对贫乏的时代,可他们却很少局限于此,他们的潜能都来自于精神上的富足,来自内心深处的梦想与知行合一。所以,我希望孩子能做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而阅读是一个最重要的途径,这样的习惯如果养成将受益终身。南明教育很注重阅读,儿子在这一点上也保持着兴趣,这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我们希望培养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也不应该剥夺他们享受童年的权利,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体验和状态,就如晨山的愿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图片发自App

      我理想中的好学校,应该有优良的校风和开明精进的管理者,专业而充满爱心的老师,合理的课业设置,以及良好的环境。

      晨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虽然选择并不容易,但对孩子教育在时间和距离上的付出最终都会是值得的。种桃种李种春风,种花种草种心田,也祝晨山学校的师生们,都有属于自己种下的收获。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晨山学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