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怀特海
在第一遍读这本书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很经典的教育书籍。我在纷繁复杂的育儿书籍与育儿文章中越来越迷惑,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体制教育的弊端究竟在哪里?为什么选择了体制外的所谓的“全人”的教育反而让我更迷惑?我已经给孩子换了5所学校了,下一步应该去哪里?在一团乱麻之中,我希望能找到清晰条理的答案。于是这本书进入了我的视野。
今天,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因为还伴随着一位老师的讲解,我想第一次读我根本就没有读懂。当时我只注意到封面这句话,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联想。原来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识的积累,不是为了考好大学找好工作,而是培养有血有肉的人,激励和引导他们创造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是为了自我的完善。
这一次,我更关注的是作者提到的教育的节奏。
作者指出是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
浪漫阶段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种题材对于孩子来说,新奇而生动,其本身亦包含着种种未经探索的可能联系,孩子们好像懵懂地面对着若隐若现的大量内容,不知所措却又兴奋异常。
精确阶段代表了一种知识的积累。在这个发展阶段,知识之间的广泛关系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系统阐述的准确性。这是文法和规则的阶段,包括语言的文法和科学的原理。
综合运用阶段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理论综合。这是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之后重又回归浪漫这是精确训练的目的,这是最后的成功。
在我们目前的的体制教育中,很明显是比较注重教育的“精确阶段”。尤其是在升入小学之后,语文上孩子们开始学习拼音,学习写汉字,一个一个精确地写到四方格里;数学上孩子们开始加减法的练习和书写,做题,有的学校和家庭甚至要每天做一套试卷。这都是属于精确的练习。
但是作者认为没有前期浪漫阶段的积累,精确阶段是不会有结果的:如果没有对事实广泛且普遍的模糊认识,那么之后的分析会变得毫无意义。
那么什么是浪漫学习呢?
我并不是一名专业的老师,从我自己作为妈妈歪打正着的经验来讲,孩子们在学前阶段,最重要的是故事的浸润和绘本的阅读。我从孩子两岁开始给他读绘本,一有空就读,从我给他读到他自己读,没有专门的指读训练、识字训练,孩子的认字在五岁便达到了可以自己读整本没有拼音的故事书,我们都是自然过渡,我想这就是一种浪漫的积累。我没有要求他非要读多少,也没有去考察他读懂了多少,也从不要求他背诵或者复述,这样无压力的阅读反而让孩子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把阅读当成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直到现在。这个学期在家,孩子开始疯狂阅读有关中国历史的书,不厌其烦地重复,又找来有趣的故事补充,随时随地出题考我们,也不失为一次专业的主题学习。
数学上的浪漫呢?我想就是与孩子一起玩耍的各种游戏。学前的孩子还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学习加减法之前如果能够有大量的实操性的游戏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和量的关系,这对他们整个小学学好数学都是最重要的基础。比如说数苹果、数人、跳格子等等。
在学前我们没有报过任何的课外班,也没有做过一张练习题,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班,并错过了一年级上册的拼音汉字学习,一年级下册才正式进入传统学校,从现在看来,应付各科学习都还比较轻松,每天阅读和运动的时间都能够保证。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一路传统学校升到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期末考试的时候各种作品的中心思想、人物特点我都可以总结得很到位,凭借这样的答题获得不错的分数。然而,在课堂上,当别的同学在侃侃而谈作品中的人物并提出不同的意见时,我却只能两眼发呆,不知所云。班上的同学可以创造各种小说、诗歌、散文,而我没有老师的命题就无从下笔。因为意识到自己从小只读课本没读过任何课外书的原因,我曾在图书馆里恶补,但很快就觉得毫无意义,我好像只是在看情节、看热闹。
这深深地打击了我,以至于我后来完全放弃了学习。
语文还勉强能支持到大学,数学在高中就早早崩溃。而在小学和初中我一直被认为是头脑聪明、数理学得好的好学生。
所以,当看到作者说“教育必须是对大脑中已经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骚动进行有序的整理的过程,你不能去对一个空白的大脑进行教育“时,我总算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的大脑是空白的,那里只有对数字和文法的死记硬背,那些知识在一出考场之后都已经被我忘得一干二净。我的乖巧、认真让我在小学初中还能应付,但在越来越深入的学习中,既没有动力,有没有思维能力,成绩一落千丈不说,对生命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厌学,可能跟我们在学校只有大量的精确的练习有很大的关系。孩子学习的知识,孩子感觉不到与自己的生命、生活有任何的相连,那他为什么要去做呢?如果碰到厉害的家长或老师,可能孩子很早就被驯服,看似完美地完成了权威人物给他们布置的一切任务,并得到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称赞,这很像我的童年;而有的孩子自我足够强大,他会和家长、老师不停地去抗议,这样的斗争会一直到青春期再次出现两极分化的结果。
我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妈妈,完美的妈妈,我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他的书写是全班最潦草的,他总是拖拖拉拉不想做作业,他睁开眼睛就想玩游戏,但是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他的问题,而是属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特点。我们作为父母,更多地需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克服在成长路上遇到种种困难,慢慢地,慢慢地去建立一个好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建立可能需要“千锤百炼”。
如果我们知道孩子所谓的缺点都是孩子正常发育的特点,那么我们还会认为我们的孩子有问题吗?
如果我们知道学校的学习安排确实不太符合孩子心智发展的特点,我们还会破口大骂甚至血压升高吗?
这就是我愿意坚持去看书的唯一理由,因为我太无知了。很多时候,是我们成人因为无知在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我们却还信誓旦旦地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孩子没有力量去反抗我们,他需要我们的帮助才能生存下来,他只能依靠我们。
我真的很感谢这个时代,让我可以以极低的代价获取极高价值的智慧,让我可以看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有机会慢慢脱离无知。这个过程尽管很慢,没有尽头,但我知道它是有意义的。
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