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开展体验式劳动教育

一、指导思想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具体措施

(一)构建融合劳动课程体系

1.在学校实施劳动主题课程

通过整合劳动必修课程,学校将劳动必修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劳动技能习得规律,为每个年级设置不同的主题,通过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助力,项目式劳动的形式,将主题课程打造成一个融合多学科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

一年级开展“家务体验劳动”主题课程。设置“自我管理我最棒”“我是穿戴小能手”“我是整理小行家”三个版块,利用劳动实践课或者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通过家务体验劳动,学生们习得基本生活劳动技能。一个学期下来能掌握1至2项劳动技能。

二年级开展“环保服务劳动”主题课程。分为“环保初接触”“垃圾分类与回收”“变废为宝”三个版块。通过开设专门课程及各学科融合的环保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体验、欣赏、热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三年级开展“厨艺实践劳动”主题课程。课程按照“面点类”“烘焙类”“小炒类”等类型开展,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带学生走出课堂,亲历烹饪制作过程,做到知行合一。借助家校一体教育,增进家校联动,为劳动教育拓展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开展“园林园艺劳动”主题课程。设置“校园植物我认识”“我是学校小园丁”“美丽花园我会造”三个版块。学生们分班级领取花箱,真正成为校园小主人、小园丁,让“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的理念深深刻在心中。

五年级开展“农业生产劳动”主题课程。课程分为“传统农业种植知多少”“现代农业种植齐体验”“未来农业种植我参与”三个部分,让学生们对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形成初步感知。

六年级开展“工匠生产劳动”主题课程。目前已经配齐陶艺制作工具,学校可以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从土到瓷,学生们亲历陶艺制作的每个过程,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专注力。

学校还将通过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开发观察写作、农耕数学、魅力科学、多彩美术等学科融合课程。

2.在家庭实施家务劳动课程

学校以学生日常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为主题,设计家务劳动课程。一是设置自理自立课程,指导学生列出个性化劳动清单,作为学生日常家庭劳动作业;二是设置家庭帮手课程,通过主题任务设计引领,指导学生对家里的事情进行劳动探究实践;三是设置熟能生巧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劳动技能闯关打卡等活动,培养他们家庭劳动技能。

3.在社会实施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从3个维度分学段、分年级设置社会劳动课程。一是职业体验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消防、公安、银行等)、社区等进行职业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播下种子。二是志愿服务课程。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体育场、海边等地进行志愿服务。三是探索体验课程。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实践中心体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二)整合劳动实践资源

学校统筹各方资源,不断丰富拓展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让校园成为劳动实践育人主阵地,同时盘活家庭、社会等劳动实践资源,形成“三位一体”劳动育人新格局,从而开展体验式劳动教育。

1.整合学校资源,丰盈劳动教育新风采

学校本着“地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原则,将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都进行规划设计,打造劳动实践精品服务“小基地”。目前校内自建种植园和养殖园,让学生亲历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到成长收获、一个生命从诞生到长大的全过程。

2.整合家庭资源,重塑家庭劳动教育新力量

教育始于家庭。学校倡导家长担任家务劳动实践指导员,随时指导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特别是在寒暑假,有计划的制订家务劳动清单,每年有针对性地让孩子掌握一到两项生活技能,让孩子掌握收拾房间、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

3.整合社会资源,引领劳动教育发展新高度

学校整合敬老院、图书馆、社区等让学生进行公益劳动;整合社会劳动实践基地资源,让学生到实践基地参与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

(三)创新劳动素养评价形式

学校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等,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证书。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1.评价方式多元化

通过劳动过程观察、劳动经验分享、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方式,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验的评价,在关注学生劳动成果的同时,关注学生劳动教育全过程的劳动体验,全面客观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和结果。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教师、家长、同学、劳动实践单位等为多元评价主体,采取以教师评价为主,家长、同学、劳动实践单位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素养,引导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评价内容多元化

从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评价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增强学生劳动的责任意识和合作能力,强化劳动育人效果。

三、预期效果 

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新局面,发挥评价引领作用,重在参与、经历、收获,体验式劳动教育赋能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位一体”开展体验式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