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瀛奎律髓02,登览类五言律诗,李白杜甫孟浩然怎么写?

前言

瀛奎律髓共有49卷,以唐宋律诗为例,分门别类介绍各种题材的创作。第一卷是登览类,即登高览望。

方回首先介绍了初唐的两位诗人的五律作品,一位是陈子昂,一位是杜审言,今天看几首盛唐诗人的五律和七律。结束时,依惯例试作一首律诗。

一、两首岳阳楼

去年老街在岳阳楼下游览时,看到洞庭湖边每个栏杆中间,都有一首诗刻。沿着栏杆走下去,尽是古人吟咏岳阳楼的诗篇。

这些诗篇中,有两首最为知名,方回评价说:

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

孟浩然的这首题目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含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看-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杜甫的这首为《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方回指出,这两首诗有个共同的特点:

两联前言景後言情,乃诗之一体也。

中间二联相同,都是颔联写景,颈联抒情,这首两首五律的章法上的共同点。

二人的颔联,都是警句,所写景象,都是临、登所见,波澜壮阔,气象宏放。颈联同是抒情,但是内容有区别,孟浩然有干谒之意,杜甫则写身世之悲。

另外,孟浩然第一联也是写景,但是不言临而有临意。杜甫第一联直接切题,叙说自己登岳阳楼。

尾联也相同,依旧是抒情,但是含义不同。

孟浩然尾联也切题,“坐看-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还是题目中“赠张丞相”的干谒之义,我看到你们都在钓鱼(做官),我也想呀,能不能引荐一下呢?

杜甫尾联,则是家国之情。凭轩(依旧是登楼,不离题目)而涕泗流,为何涕泗流呢?因为登高望远,想到安史之乱之后,百姓流离,生灵涂炭,不由得不伤心流泪。

因此说,杜甫比孟浩然的身世之叹格局更大、格调更高。

另外,孟浩然这首诗作于717年,杜甫则经历了安史之乱((755年至763),二人阅历不同,注定了孟浩然写不出杜甫这类作品。

另,孟诗首句八月湖水-平,仄仄平仄平,第2字应平而仄(救孤平的句式:仄平平仄平),是早期五律特殊的现象,科举试贴诗中是不能用的,后来的诗人也基本不用这种句式。

二、李白登高

李白七律不多,但是五律传世不少。这首《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也是一首登览类的五律: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两年,诗人们还没有那么多家国之悲。登高要么怀古,要么感叹身世。

方回点评说:

起句似晚唐,中二联言景而豪壮,则晚唐所无也。

这首诗首联华丽,没有孟、杜二人的重拙。中二联四句,各有诗眼:夹、落、寒、老。 夹、落不出奇,但是寒、老二字可见诗人的功力。另外,中间二联都是2-1-2结构,未免单调,后人作诗会注意避开。

李白这首诗其实很像昨天介绍的陈子昂、杜审言的两首五律。其特点是,前面六句大多在写景,只有结尾一联,才会明显地抒发情感。 这种写法尾联见意

李白登楼思念谢朓,其实有同病相怜之意。二人同为大诗人,同样有报国之志,至于是否有治国之才就不清楚了,反正都自认为怀才不遇。

李白七律中最有名的作品,是这首折腰体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方回点评说:

太白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此诗,以凤凰台为名而咏凤凰台。不过起语两句已尽之矣,下六句乃登台而观望之景也。

三四怀古人之不见也,五六七八咏今日之景而慨帝都之不可见也。登台而望,所感深矣。金陵建都自吴始,三山二水白鹭洲,皆金陵山水名。

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方回说,这首诗其实前两句已经写完了凤凰台,后面都是登台而看到的景物。经过中二联的过度后,引出浮云蔽日的忧患。

三四怀古人之不见也,这首诗也要注意景中含情的写法: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杜甫的《登兖州城楼》有: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杜审言《登襄阳城》: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三、杜甫七律《登楼》

在登览类七律中,方回没有选杜甫的《登高》,而是选了杜甫的《登楼》和《阁夜》。我们欣赏一下《登楼》,看看中间二联的安排: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方回点评说:

老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九首,当写以常玩,不可暂废。今於登览中选此为式,锦江玉垒一联,景中寓情。後联却明说破,道理如此,岂徒模写江山而已哉!

首联是倒装,顺序上先登楼,登楼见花而伤心。诗人为起句突兀,先写伤心,后写登楼。

诗人写景的目的,往往是借景起兴,阐述道理或者抒发情感。锦江、玉垒这一联,用来、变二字景中含情,颈联则是直接说理。 尾联更是为贤臣可惜,叹息国无明主。

结束语

关于情景的安排,清朝诗人吴乔总结到:

大抵两联言情,两联叙景,是为死法。盖景多则浮泛,情多则虚薄也。然顺逆在境,哀乐在心,能寄情于景,融景入情,无施不可,是为活法。”(《围炉诗话》)

结束时,试作一首五律,《观洞庭》:

浩瀚疑沧海,黄昏独倚楼。

船移云梦月,雁过洞庭秋。

李杜诗犹在,潇湘水更流。

君山应有幸,曾共看沙鸥。

@老街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回瀛奎律髓02,登览类五言律诗,李白杜甫孟浩然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