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必经的成长史——《千与千寻》观后感

        《千与千寻》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部宫崎骏的作品,也是看一眼就喜欢,从小喜欢到大的一部作品。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想法。小的时候看的东西流于表面,沉醉于光怪陆离的油屋神隐世界,新奇于其他动画片里没有接触过的动画形象,吸引于别具一格的其实风格,看过以后只梦想着像千寻一样来一次在异世界的冒险,把久石让的曲子无限循环。再后来周末再次陪着孩子看了《千与千寻》,感受到了千寻,白龙,小玲,锅炉爷爷之间的温情以及千寻爸妈和汤婆婆的贪得无厌。

        无脸男是一个想寻求认同的孤独灵魂,情绪和举动都单纯而极端,他会拼命模仿他遇到的群体,并把群体的特点无限放大。无脸男没有脸,所以我把他理解成人性的一面镜子,他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你的价值观就是他的价值观。他遇到了单纯善良的千寻,你单纯的给予善意,他会加倍奉还你的好。你为他留了一道门,他就会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的帮助你。后来他来到了油屋,领略到了油屋里大众的贪婪,丑恶与欲望。他就极端的利用油屋的法则。他认为钱是无所不能的,用钱可以为所欲为,他渐渐膨胀,迷失自我。他以为用钱也可以收买千寻,却被拒绝,因为过往价值观和现在价值观产生了严重失调而变得疯狂。在最后他被千寻带出油屋,并且也发现钱不是万能的,你用钱买到的只是奉承而不是真正的认可,腰缠万贯也依然孤独。千寻的陪伴再一次继续他温暖,最后被善良的钱婆婆收留,改过自新,真正的被接纳。

        钱婆婆与汤婆婆她们是人性的两个极端。汤婆婆是人性中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她目中无人,压榨员工,喜欢控制别人,利用别人,贪得无厌。就连白龙说你最重视的东西被调包了,她最先看的也是桌子上的钱,而不是她过分溺爱的宝宝。对魔法也是贪婪的态度,从利用白龙偷印章就知道了。而钱婆婆却是一个和她妹妹完全不一样的人。她住在偏僻的沼底,在小木屋中颐养天年,安逸而满足。即使她是比汤婆婆更加厉害的魔女,她还是自己动手纺线,她没有把自己是魔女看的很重要,也没有追求极度奢华的生活。她表面严厉,内心却慈爱而温暖。而现实中的人们,游走于钱婆婆与汤婆婆之间,或者说,我们都认为钱婆婆的生活态度才是正确的,却不知不觉中向汤婆婆靠拢。

        千寻与白龙。小时候秉着男女主一定在一起原则,以及对锅炉爷爷和钱婆婆台词的翻译偏差,白龙和千寻是爱情,白龙是千寻男朋友这一点我深信不疑。长大了再看,忽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他们俩在锅炉爷爷“爱”的台词以前,其实根本没有太多的爱情铺垫,千寻救白龙的时候没有想起琥珀川,在她心里白龙也只见过几面而已。更何况千寻那个时候只不过是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如果用爱情解读与定义他们之间的感情,显得浅薄而俗套,这部电影也不会达到这么高的高度了。她和白龙之间的“爱”更多的是一种羁绊,与超越单纯友情与爱情的博爱。从表面上来讲,白龙是这个世界第一个站在她这边的人,他告诉她名字,给她饭团,保护她,帮助她。他是在小女孩脱离父母庇护后的港湾,是她在这个世界的希望。而千寻对于白龙,是他唯一记得的名字,也是他有可能找回自我的希望。更深的层次,白龙是琥珀川的化身,他和千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小的时候,琥珀川救了不甚落水的小女孩,这是自然对人类的庇护。在油屋帮助千寻,这是自然对人类的恩惠。但是渐渐的,琥珀川被破坏,像河神一样被污秽填满,变得遍体鳞伤,千寻不顾一切的救白龙,这是人类对于自然的救赎,人类发现了自然的重要性,对自然的忏悔。人类和自然,本应是相互保护,相互珍视的,一如千寻和白龙。

        千寻的成长长大了再看《千与千寻》,就会发现千寻的故事根本不是彼得潘或者龙猫类似的故事,它讲述的不是童真的梦幻奇遇记,而是成长的现实法则,在去神隐世界之前,千寻可以说是一个普通而不能再普通的小孩。她喜欢做鬼脸,任性的嚷嚷,依赖父母,胆小,爱哭,笨手笨脚,甚至连进屋敲门都不知道。除了不像父母一样,知道别人的吃的不可以随便吃这个点,在她身上看不到任何正能量的地方。而她在油屋的经历也并不美好。油屋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充满着规则与物欲。油屋的管理者企图控制人的内心,稍有不慎就会迷失自我。在油屋里必须工作,否则就永远回不去了。千寻在油屋之中得到了成长。变得有礼貌,变得开朗,收获了小玲,胖宝宝的友情,钱婆婆,锅炉爷爷的亲情,她从笨手笨脚,擦地都慢半拍,只会哭哭啼啼寻求别人保护的小姑娘,变成了愿意为别人铤而走险的女孩。而在成长的同时,她并没有迷失自我,汤婆婆从未真正控制过她,她也没有迷失在油屋的金钱诱惑之下。千寻的故事里没有童真,却更加有意义。

        《千与千寻》作为动画界里程碑式的存在,不会让人轻易读懂,也不会让所有人有一样的观点。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许就是宫崎骏动画片之所以经典的魅力所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人都必经的成长史——《千与千寻》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