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相信读一本书就能让你成功戒烟吗?

听到这个问题,你的第一想法可能是,「怎么可能,别开玩笑了!」

坦白说,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但当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后,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想法,并且认真的说,「这真的有可能!


作者:  亚伦·卡尔 

当作者期望通过一本书来改变你的行为时,读者首先要意识到,这将会是一种观念上的引导和改变

当然,我读这本书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戒烟,我不是一个吸烟者。我的初衷是,想要帮助爸爸成功戒除烟瘾,但我对这方面所之甚少,这本书是我初步了解戒烟知识的一个渠道。

以下内容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本书要点的整理,第二部分是对本书内容的评价。

一、内容整理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轻松戒烟法」,只需要做到两点:

1. 决定今后不再吸烟;

2. 不再质疑这个决定,为戒烟而高兴。

看起来确实是很简单,可是仔细一想,要长久坚定以上两个想法,并不容易。你可能会在戒烟期间动摇你的决心,你又要如何做到「不再质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点作者有说明),作者在本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在帮助你强化和坚定这两个想法。作者认为人们戒不了烟的两个障碍,一是「被吸烟有好处洗脑」,二是「尼古丁上瘾」。而他力图引导的观念是,「吸烟没有任何好处,既不令人享受,也不是习惯,不能缓解压力,也不意味着需要牺牲和放弃」。对具体每一点的阐述,书中都有分小节进行解释:

①吸烟不令人享受。

「如果追求享受的话,任何人吸过第一支烟之后都不会再次尝试。」

作者认为,大多数吸烟者并不喜欢烟的味道,许多第一次吸烟的人,感觉到的是难受和不舒适。

②吸烟不是习惯,而是尼古丁上瘾。

作者认为,习惯并不难改,我们每天都在培养或重塑某种习惯。而戒烟者却可能在戒烟路上挣扎了许多年,依然摆脱不了它。

对于尼古丁,他是这样描述的:

「尼古丁是一种代谢奇快的毒品。吸烟后半个小时,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就会下降50%,再过半个小时就会下降到25%。这就是大部分吸烟者每天吸20支烟的原因。」

③吸烟不能缓解压力,反而令人精神紧张,压力增加。

作者在这一点上的解释逻辑不通,原话是这样的:

「事实上,吸烟者的生活压力之所以会逐渐增加,是因为吸烟并不能真的帮你放松,更不能缓解压力。情况正好相反:吸烟会让你神经紧张,增加你承受的压力。」

这是循环论证……

虽然作者的论证有问题,但这个说法本身并非没有道理,比如「吸烟使人压力增加」,我个人的理解是,这种压力的来源,一方面是自知吸烟对健康有害却感到无力抗拒,另一方面是社会上普遍认为戒烟才是正确的潮流。

④吸烟不需要任何牺牲和放弃。

「吸烟者之所以感觉戒烟很难,是因为他们以为戒烟意味着放弃很多东西。」

作者多次强调,戒烟是获得而非剥夺。

当你想着吸烟有什么好处时,你就会觉得戒烟是一种牺牲,有剥夺感;而当你想着吸烟有什么害处时,你就会把它当成是一颗意外长在身上的毒瘤,是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你要把它割掉,并且要为此感到自豪,为「我是非吸烟者」而自豪。

二、评价

读本书真的就能戒烟吗?还真的有可能!

这本书读起来,也像一种「洗脑」(噢!先说明一下,个人对于「洗脑」的理解是,被传播或灌输的观念,是断言式的,没有经过科学检验或不符合事实真相)。

当然,这里并非说作者所言是错的,只是在文中作者给出许多判断式的描述(如「吸烟的真正作用是对尼古丁阶段症状的暂时缓解」),却没有提供相关科学研究作为依据来支撑。所以,对于倾向于求真的人,在阅读过程可能会存在许多疑点,会打许多个❓,问一句,「这是真的吗?」。当然,读者是可以自行再去求证的,只不过书中这样的描述并不少,没有相关知识的读者,可能就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去做这一件求证工作。

而正是这种「结论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可能会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效果。

一种是相信作者所言的人,依据作者的引导坚定想法,并成功戒烟。他们可能是盲目相信,也可能是选择相信(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意识去质疑作者结论的真实性);

另一种是对作者的言论存疑虑而不愿选择相信的人,对于这样的读者,这本书的作用其实已经大打折扣了,因为作者花了大半篇幅,就是为了能够坚定读者「不再质疑」戒烟的决定。倘若读者无法被说服,那作者提倡的「轻松戒烟法」会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这本书能否让你戒烟?可能还要取决于你是否愿意选择去相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相信读一本书就能让你成功戒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