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

其实我想说的是,翻看这本书时,我在心里高呼:哪里像是自评为90分的书?高度自恋嘛。字里行间充斥着似曾相识的感觉,文字风格、理论基础、甚至实例内容变化不多。就是前几本书的合订本而已。确实如作者所说,如果要读一本他的书,那就首推这本不可了。

眼神还停留在书页间,因为时不时地蹦出几个金句,让我欲罢不能。心思却飘了,想象着自己手里拎着一块肥腻腻的鸡肋,想扔舍不得,想吃吧,又不甘心自己作如此的选择。因为确实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逻辑清晰,说理明白,看到紧要处,总能找到契合我心境的文字,让我作一番自由联想。抱怨归抱怨,心里还是对这本书做了一番阅读规划。归我所有的好歹也要啃完吧。就这样犹豫着三心二意着漫不经心着,看到了第三章。心念突然开始转了,挑剔的态度一下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欣赏,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本书。字里行间的熟悉程度仍占极高的比重,我却开始沉浸在越来越受我关注的文字当中了……(飘过了,因为我要重点书写以下的部分)


瞧!我的处事模式又冒出来了,那就是习惯于先以完美的眼光去审视,去挑剔,充分印证自己的选择是错的,是不合时宜的,然后让自己失望、不开心,却又不舍得丢下。纠结!因为想寻求完美才有纠结,如果随遇而安,顺势而为,哪会自找麻烦!又因为一定要让自己不开心,才想得出完美情结这一招,不然的话,以我的品性,哪里是追求完美情结的人哪!

“失望、不开心”,是的,这就是母亲的生活态度。她的表情总是严肃的,不苟严笑的,写到这里,突然意识到妈妈的表情和姥姥的惊人的相似,尽管以前姥姥总说她长得极像她的父亲。想起我小时候的一张全家福,那上面姥姥的表情和妈妈现在的如出一辙,那张照片上姥姥大概六十多岁吧。有的时候我脸上没有表情的瞬间,大概就和她们的相似吧,因为孩子总是提醒我,老妈,你不要那么严肃嘛,我会缓过神来,敷衍说我在沉思,其实那个短暂片刻,不是生气,也没怎么想心事,没有画面感,好像一下子陷入了陈年往事的情绪中。前几年我呈现这种表情的频率更多,会不由自主地进入那个自己的世界中。

突然又有点心疼妈妈了,尽管今天还在心里咒骂她。心疼她一辈子把心留在她的原生家庭里,那应该是姥姥、舅舅和她组成的三口之家吧。我觉得那个家里没有姨妈,应该是姨妈出嫁后的家。那几年她和姥姥共同撑起家庭的责任,不知道她心里承受了多少负担(体力上和情绪上的)。她一辈子都在承接着姥姥的情感,没有解放过自己,以此表达对自己母亲的忠诚。她一辈子把怨压在心里,因为始终作为强者在任劳任怨地付出却得不到姥姥的心疼。她一辈子的恨无处释放,面对父辈的背信弃义无法处理自己的情感。为了维护母亲,道义上她要谴责,又因为另一边是她的父亲,她却把恨意转嫁到女人名头上。对父亲的情感只能默默地装在心里。也心疼姥姥,女人把对夫家的责任扛得太重,最终苦了自己的一生,那个怨她向谁人去诉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