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在战火纷飞积弱贫困的年代,它的出现照亮了新中国革命的道路,用其独特的方式激励着青年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五四运动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爱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经久不变,在90年后的今天,它留下的宝贵精神仍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之奋斗。
一、五四运动具体过程
1919年,民国8年的5月,是时军阀当政,国衰民穷。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无视中国抗议,将山东从德意志手中抢来,又放到日本人的手中去。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眼睁睁的看着帝国列强像争分小蛋糕一样分走我国山东,却只敢怒不敢言。当权者是这样腐败懦弱,但人民却比他们更有血性、更有抗争的骨气,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回国内,便立即引起学生的愤慨。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青年学生发起“五四”爱国运动,高扬民族科学大旗,要求政府“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奋不顾身,救亡图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他们的带领下,工人、商人、农民、妇女等社会各阶层纷纷自发的走向街头,这场以爱国主义为发端的学生运动,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以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扩展到全国各地,波及范围达到100多座城市,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迫于社会各界压力,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获得了伟大胜利。五四运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支持,其彻底性是历代农民运动所不曾具有的。
二、五四精神涵义
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运动,其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强硬姿态,决不妥协地向帝国主义发出反抗的怒吼。它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涵,像一股改革之风吹遍祖国苍凉的大地,使文化复兴,令民族觉醒。五四运动的胜利证明了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号召力,我们现代的青年也必须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创新和实践,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五四精神所倡导的思想和精神上的自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曾有的创新。这种创新来源于青年知识分子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号召人民用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来辨别是非。这是改革之春,德先生和赛先生点醒了中国人混沌的灵魂,自此,人们从封建礼法中脱胎重生,开始追求独立思想和自由民主,将学习的目光从欧美转向苏俄,并找到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伟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
2. 结合理论,大胆实践
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解放国家和人民,不应只停留在思想层面。五四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五四期间的青年知识分子充分人士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为了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走入田间地头,贴近民众,获取各界人士的支持,从而走出了一条知识分子与民众结合的革命发展道路。在五四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学生、中国工人阶级作为重要的生力军深入到斗争当中,在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自由、奋勇、激扬、奉献,五四的号角带领着人民冲破封建的桎梏,它的存在提醒着我们,中国青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有思想,有勇气,有作为的。
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在和平安定的年代,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可以非常详细的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大学生价值取向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由、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也明显增强。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不免向功利化、世俗化、个人主义、享受主义等倾斜。
今日的大学生,更注重于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合法正当、自主自强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已经深知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也因此在实现个人价值和贡献社会的天平上摇摆不定。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多以“实现共产主义”、“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们更多的是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信仰。而今这种可贵的执着却在现代化的浪潮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渐渐淡化,当代学生对政治较为淡漠,更关注现实,注重功利。在社会竞争的浪潮中,他们不得不分出更多的精力在自身的发展目标上,而淡化了对社会共产事业的关注和奉献。
四、五四运动对当代青年的启迪
五四运动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90年,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影响一直都在,但却逐渐式微。学生的眼界从社会慢慢缩小到自身,价值取向逐渐向利己化倾斜,这对学生个人发展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来说都是非常不可取的现象。陈独秀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青年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总工程师,不应如此短视,仅仅把实现个人价值放在眼前,而要放眼社会,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需要我们后辈去不断建设。
当代大学生,拥有着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在最好的年纪应保持闯劲和朝气,把一腔热血用在为国为家做奉献上,在国际社会的新形势中,汲取五四精神内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实践、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建设社会紧密联合在一起,勿要囿于钱财,将此良才惠民生以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