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瑜伽,要跟着感觉走吗?

(读《传承》观后感,结合个人练习感受,希望图书和瑜伽的智慧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一直很善于观察自己内心的状态,可能下意识觉得心里很容易藏污纳垢,所以我要定期清扫我的心房,把不好的脏东西统统排出去。以前,我会靠旅游、读书、晒太阳打扫内心世界。如今,我又多了一个方法,就是瑜伽。原来练瑜伽还能帮我们清扫障碍,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障碍。

Chuck Miller于1971年开始练习瑜伽,并与1980年Pattabhi Jois访美时第一次与他相遇,1983年前往Mysore学习。他住在洛杉矶,在当地教学十六年,和好友Maty Ezraty共同创办大型瑜伽学校YogaWorks。2004年,他们将YogaWorks的所有权售出,两人搬到夏威夷的大岛。他目前仍持续在世界各地教学。

在《传承》中,Chuck描述了用瑜伽清除脉络和肉体的障碍。

只要你多留心,就会发觉这套练习中隐含着许多智慧,最重要的是学习聆听。这套练习的形式和方法包含着古人的教诲。我相信只要留心,你就可以潜入表层之下,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这样开始练习?我们要先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这套序列是怎么环环相扣?练习中其实隐含丰富资讯,你会发现某个动作会教导你如何进入另一个动作。你的练习会慢慢由外在转为内在,你努力清通脉络和肉体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其实都和心智、思绪中的结有关。

瑜伽哲学告诉我们,我们的练习就只是探索、清洁而已。如果你专心听Pattabhi Jois说话,你就知道他一再告诉我们:‘这不是身体练习,而是心智洁净。’他常常提到疏通脉络,也就是清洁能量的通道,而我真的有这样的体会——或许这不是阿斯汤加瑜伽所特有的效果,或许任何瑜伽练习方式都可以清通脉络——但是Pattabhi Jois所教授的这个方法很有效率、很有系统;我们遵照这个既定的序列练习,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动作。我觉得这一点很难。我们很难公平不偏地练习,一般人往往只想练习自己想要做的动作,老师想教学生什么动作也可能会随着时间不同,我们很难不被自己的个人好恶所牵引。但是现在固定的练习序列就是这样,不管你喜不喜欢。这套练习就是要强迫你面对某些挑战,而这些挑战是一般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去尝试的。

轮式,by插画爱好者蓏蓏

我比较怕冷,不过这个冬天光脚踩在垫子上,感受还好,只是做到最后的双莲花时,两个脚掌心都是凉凉的。即便如此,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我会出很多汗,甚至吊带背心都是湿透的,有几天,竟然汗水会沿着脸颊往下滴答。这种出汗的状态,我以为是体内能量在运转,以及燃烧杂质在燃烧,这应该也算是清扫的障碍之一。

不知从何时起,做一序列的体式,我就不需要刻意思考了,就像身体进入了某种固定的模式,一个体式,接着一个体式。不过,离肌肉记忆还有点距离,偶尔稍一走神,会漏掉某个动作,但转瞬又会意识到这个缺漏。这时,多半我会再把体式补上,然后继续往下推进。

没数过自己做了多少遍一序列,至今还没做腻,而且心里对一序列有点敬畏之情。这个序列应该是源远流长,体式的编排自然有一定道理。如果去印度学习阿斯汤加,老师会先从拜日式A开始教起,当学员做到老师满意之后,老师才会教拜日式B,然后才是后面的体式,只有做到老师满意,老师才会给下一个体式。如果细品其中的逻辑,前面的体式应该都是在为下一个体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旦完全掌握了前面的体式,下一个体式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这很像我们从小就学的“温故而知新”。忍不住感叹阿斯坦伽序列里蕴藏的智慧,respect。 

这样一套固定的序列,初识之下,会觉得无聊,因为总在重复。做久了,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依赖于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体式的编排,不由我做主,我只能用心感受,从踏上垫子那一刻,开启当天的瑜伽之旅,直到抵达目的地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我喜欢的体式和我不喜欢的体式,我统统不能错过,也能多做停留。每个体式就像旅程中的每一站,站站都会停,无论我愿意否,我都要接受。渐渐地,我对这些体式的分别心好像就没了,也会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体式。

比如轮式,谈不上恐惧,但不太喜欢,因为每次的感受都不同。肩膀能打开时,推起轮式,有种豁然开朗,腹股沟处也是有力量的。但也有太多次肩膀太紧,撑起来各种怪异,肩膀紧锁着,胸腔打不开,腰椎后侧可能还有挤压感。

如果我有选择,我不会每次都练轮式。可遇上了阿斯汤加,我没得选,只能每次都做,无论好坏。然后,我发现轮式推起的状态,可以检验之前体式我做得是否到位,就是无数个眼镜蛇/上犬式是否到位。

对于我,上犬式有点难,我就退而求其次到眼镜蛇式,同时我也不会要求自己起得太高,意识放到脊柱前侧,向前向上伸展以及肩胛骨内收。在体式流动中,眼镜蛇式真的只是稍纵即逝,把要点都过一遍,还挺难的。但若都能做到,肩膀会在练习中不断打开,而推起轮式时,那种豁然开朗的痛快感就会品味地多一些。最近,我觉得自己撑起时,像一座桥,是拱形的,而非一个茶几,没有圆弧状。当然,这也只是我的自我感受,有机会我拍个视频检查一番。

印象中,除了阿斯汤加瑜伽,其他派系的自我练习都需要自己编排或者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进行练习。乍一看,多了灵活性和机动性,可就是这种“我怎么舒服,怎么来吧”的想法,很可能无法让自己的身体均衡地得到锻炼。

我们都是有分别心和喜好的,总喜欢重复自己喜欢的,避免自己厌恶的。也许,在今后的练习中,我们需要保持一点警戒心,用理智认真地选择哪个序列或者哪个动作,才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而非只是一味跟着感觉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练瑜伽,要跟着感觉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