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4 风筝小记

今天是2022年4月4日,清明假期的第二天。阳光微风恰好,春色想是粉白绵软的。

可惜疫情当前,不得出校,假期不像假期,春天不像春天。好在人文书院组织了一场颇有趣的活动,多是手工DIY,让想象力难得地出来溜溜。活动很丰富,包括一个,画风筝。

2018年4月8日,三天清明假期后返校的第一天,是个周日,天气也是这么晴好,习习不上课了,带我们画风筝。

四年前 vs 四年后 我出息了

今天下午,我坐在文三712,伏在洁白的桌面上一声不吭地描线调色涂抹。周围很多人,听见右后方甲油瓶罐碰撞叮当响,左前方空气进入奶茶吸管发出并不悦耳的声音,左后方剧本杀小队里凶手陈述时心脏砰砰跳,总之耳朵挺忙,眼睛倒只是专注于我的风筝。直到三点多,阳光斜斜地洒进来,耳朵也不再忙了,我感觉轻飘飘的,光把我和风筝缠绕着托了起来。

阳光 风筝 影子 静好

我一直更喜欢北方傍晚的阳光,因为斜斜的,把影子拉的很长,让人感受到光的方向。你站在某处阴影里,这阴影却是远处某棵树为你投下的,而你的影子或许遮住了哪只小蚂蚁的阳光,可你离它很远很远,但你们又很近很近。

很远又很近,像四年前的那个周日。

那个周日,我们随意地散在红楼前的草坪上席地而坐,挥着画笔像是真的在勾画未来,你看看我我闹闹你。苏州四月的泥土带着草根软软的,草尖毛毛的,被压着了,趴一会儿又立起来,也在地上投下看不见的小小阴影。我们有时安静有时喧闹,内心也是平静又轻快的,这就是高三吗,我当时想。我当时大概也有那么几分钟恍神,在再熟悉不过的同学们之间,在我亲爱的同桌身边,我恍然地被阳光托起,看着这些可爱的生命和物件,颜色和声音,看着我自己。于是两个场景交叉重叠起来了,四年的时间就这样像蓬松柔软的棉花糖被攥在手里,融化在手心的温度里。阳光来自同一个地方,风筝也相似,颜色也总是那几种,只是当时的我在人群中纯粹,现在的我一个人复杂。

2018.4.8 高三六班

算了,倒也没有讨厌现在的意思,就是怀念得很,怀念当时的空气,当时的朋友,当时的自己。高考结束后,习习让我写一篇语文学习心得好分享给学弟学妹,其实挺为难的,语文这个东西,三言两语怎么说的清楚。苦思冥想地回想高中三年,总想起那个周日的下午,好像它非要出现似的。于是我只好满足它的要求,以风筝为线,认真地完成了习习给我的任务。现在真的感谢习习老师,因为四年后再看,像是被四年前的我教训了一番。

我说:“你难在炊烟直上的日子或树木丛生的地方放起风筝,合适的环境,有时候至关重要。离开给自己优越感的舒适区,以主动的姿态选择略高于自己能力的环境。可以是老师、同学,亦可以是你阅读的书、参与的活动,要有所选择,合适,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助你一臂之力。而能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是要对自己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清楚自己适合在哪种风速下、哪种场地上起飞,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在我看来,认识自己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之一。”

我说:“当风筝越飞越高,读书就像紧紧攥在你手里的筝线,连接掌心和高飞的风筝。自始至终,读书必须紧攥在手中。读书像语文的生命线,我说不出它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亲身体会到它对一个人眼界、心性的提升。”

我说:“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在你仰望风筝腾云而上时,不要忘记脚下的前进和每一步的踩实。生活就是一本素材集,你要有所发现,发现后有所挖掘、思考。”

我说,风筝能飞多高,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年高三,如今大四,当年前程未卜,如今去向已定。但内心却是比当年迷茫孤独无力了很多。很多事——认识自己、读书、生活,好似缺乏长进,有时甚至忘却了。随着身边的人跑,摸不清自己的风,抓不牢自己的线,甚至越来越容易想把高度交给时代的大手,自己躺躺算了。到现在反正有些不知所言了。

这种自我反思批评的文章写了不少,最后总是要昂扬一下斗志,心理暗示一番,今天也不例外吧。时间过的真的很快,昨天的太阳从接触到山线到消失只花了一分五十一秒,所幸我能意识到它过得很快。希望自己一个人在复杂中也能守住纯粹,在孤独中也能守住暖。

那天和六班的同学们画完去操场放风筝,其实我没有放起来,我的风筝倔强地认为在我身后舞动就够了。但我还是一直跑,开心地一直跑,跑到好像我被阳光托起来了,也不需要回头看看结果。

我和我没放起来的风筝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4 风筝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