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录刘文典《庄子补正》全书之杂篇

渔父第三十一

〔释文〕以人名篇。眉」。

〇典案:道藏注疏本、白文本、章句音义本、高山寺古钞本「须」竝作「鬓」。交白如字。李云:俱也。一本作「皎」。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交」作「皎」,与释文一本合。揄音遥,又音俞,又褚由反,谓垂手衣内而行也。李音投,投,挥也。又士由反。袂面世反,李音芮。以上时掌反。距陆李云:距,至也。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真性,偏行仁爱者,去本迢遰,而分离于玄道也。是以嗤笑徘徊,呜呼叹之也。

〔释文〕以危「危」或作「伪」。其分如字。本又作「介」,音界。司马云:离也。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

〇典案:御览七百六十八引「泽」作「津」,「方」作「有」。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疏〕拏,桡也。反走前进,是虔敬之容也。 〔释文〕杖直亮反。拏女居反。司马云:桡也,音余。

〇典案:御览七十一引注云:拏,船擢也。乡而香亮反。或作「向」,同。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疏〕曩,向也。绪言,余论也。卒,终也。相,助也。向者先生有清言余论,丘不敏,未识所由之故。窃听下风,庶承謦欬,卒用此言,助丘不逮。

〔释文〕绪言犹先言也。

〇俞樾曰:楚辞九章「款秋冬之绪风」,王注曰:绪,余也。让王篇曰「其绪余以为国家」,是「绪」与「余」同义。绪言者,余言也。先生之言未毕而去,是有不尽之言,故曰绪言。释文曰「犹先言也」。非是。窃待「待」或作「侍」。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待」作「侍」,与释文一本合。咳苦代反。唾吐卧反。相丘息亮反。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脩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疏〕嘻,笑声也。丘少年已来,脩学仁义,逮乎耆艾,未闻至道,所以恭谨虔恪虚心矣。

〔释文〕曰嘻香其反。之好呼报反。下同。丘少诗召反。下同。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

〔疏〕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布,自然之理也,固其然乎!是以渔父大贤,宣尼至圣,贤圣相感,斯同声相应也。故释吾之所有,方外之道,经营子之所以,方内之业也。

〔释文〕而经子之所以经,经营也。司马云:经,理也。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

〔疏〕陵,亦乱也。夫人伦之事,抑乃多端,切要而言,无过此四者。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则乱莫大焉。是以百官各司其职,庶人自忧其务,不相陵乱,斯不易之道者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忧」作「处」。

〔释文〕正治直吏反。下「官事不治」同。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

〔疏〕田亩荒芜,屋室漏露,追征赋税,不相系属,妻妾既失尊卑,长幼曾无次序,庶人之忧患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少」作「幼」。疏「长幼曾无次序」,是成本字亦作「幼」。长少丁丈反。后「遇长」同。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羣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

〔疏〕职任不胜,物务不理,百姓荒乱,四民不勤,大夫之忧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不有」作「无有」,「不持」作「不治」。

〔释文〕不胜音升。行不下孟反。廷无忠臣。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廷」作「朝」。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

〔疏〕陪臣不忠,苞茅不贡,春秋盟会,落朋伦之后,五等之忧也。

〔释文〕工技其绮反。

〇卢文弨曰:今书作「国技」。贡职「职」或作「赋」。春秋后伦朝觐不及等比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

〇典案:世德堂本「残」作「贱」,道藏注疏本作「残」。孙诒让云:「贱」当读为「贼」。成本作「残」,亦通。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

〔疏〕攘,除也。阴阳不调,日时愆度,兵戈荐起,万物夭伤,三公九卿之忧也。

〔释文〕不饬音敕。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疏〕上非天子诸侯,下非宰辅卿相,而擅修饰礼乐,选择人伦,教化苍生,正齐羣物,乃是多事之人。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不」下有「亦」字。

〔释文〕不泰本又作「大」,音同。徐敕佐反。后同。之,斯险詖之人也。

〔释文〕善否悲美反,恶也。又方九反。两容颊适善恶皆容,颜貌调适也。「颊」或作「颜」。

〇典案:宋本、道藏注疏本、高山寺古钞本「颊」竝作「颜」,与释文或本合。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疏〕外则惑乱于百姓,内则伤败于一身,是以君子不与为友朋,明君不将为臣佐也。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

〔疏〕伺候安危,经营大事,变改之际,建立功名,谓叨滥之人也。

〔释文〕以挂音卦,别也。又音圭。之叨吐刀反。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

〔疏〕事己独擅,自用陵人,谓之贪也。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

〔疏〕有过不改,闻谏弥增,很戾之人。

〔释文〕很胡恳反。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疏〕物同乎己,虽恶而善,物异乎己,虽善而恶,谓之矜夸之人。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虽」上有「则」字。此四患也。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丘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者何也?」

〔疏〕愀然,慙竦貌也。罹,遭也。丘无罪失,而遭罹四谤,未悟前旨,故发此疑。

〔释文〕能去起吕及。愀然在九反,又七小反。 客凄然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〇典案:汉书枚乘传上吴王濞书「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阴而止,景灭迹绝」,即用庄子此文。文选李善注引「愈」亦作「愈」,「处静」作「静处」。高山寺古钞本无「身」字。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

〔疏〕留停仁义之间以招门徒,伺察同异之际以候机宜,观动静之变,睎其侥幸,适受与之度,望着功名,理好恶之情,而是非坚执,和喜怒之节,用为达道,以己诲人,矜矫天性,近于不免也。

〔释文〕难语鱼据反。下同。本或作「悟」。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作「语」,与释文合。愈数音朔。不离力智反。谨脩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

〔疏〕谨慎形体,修守真性,所有功名,还归人物,则物我俱全,故无患累也。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疏〕不能脩其身,而求之他人者,岂非疏外乎!

〇典案:「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高山寺古钞本作「不脩身而求之于人」。

〔释文〕故强其丈反。下同。欢乐音洛。下同。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

〔疏〕贞者,事之干也,故以功绩为主。饮酒陶荡性情,故以乐为主。是以功在其美,故不可一其事迹也。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论」下有「其」字。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

〔疏〕此覆释前四义者也。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疏〕节文之礼,世俗为之,真实之性,禀乎大素,自然而然,故不可改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疏〕法效自然,寳贵真道,故不拘束于俗礼也。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

〔疏〕恤,忧也。禄禄,贵貌也。愚迷之人,反于圣行,不能法自然而造适,贵道德而逍遥,翻复溺人事而忧虑,滞嚣尘而迁贸,徇物无厌,故心恒不足也。

〔释文〕禄禄如字,又音录,谓形见为礼也。司马云:录,领录也。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

〔疏〕惜孔子之雄才,久迷情于圣迹,耽人间之浮伪,不早闻于玄道。

〔释文〕蚤音早,字亦作「早」。湛丁南反。下同。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不」下有「为」字。敢问舍所在,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

〔疏〕尼父喜欢,自嗟庆幸,得逢渔父,欣若登天。必其不耻训诲,寻当服勤驱役,庶为门人,身禀教授,问舍所在,终学大道。

〔释文〕丘得过也谓得过失也。「过」或作「遇」。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作「过」,与释文合。而比如字,谓亲见比数也。又毗志反。 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

〔疏〕从迷适悟为往也。妙道。真本也。知,分别也。若逢上智之士,可与言于妙本;若遇下根之人,不可语其玄极。观机吐照。方乃无疵。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疏〕戒约孔子,令其勉励。延缘止芦苇之间,重言去子,殷勤训勗也。

〔释文〕乃刺七亦反。 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拏音,而后敢乘。

〔疏〕仲尼既见异人,告以至道,故仰之弥甚,喜惧交怀。门人授绥,犹不顾盼,船远波定,不闻桡响,方敢乘车。

〔释文〕波定李云:谓战如波也。案:谓船行故水波,去远则波定。子路旁车而问曰:「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今渔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

〔疏〕天子万乘,诸侯千乘。伉,对也。分处庭中,相对设礼,位望相似,无阶降也。仲尼遇天子、诸侯,尚怀倨傲,一逢渔父,尽礼曲腰,并受言词,必拜而应,渔父威严,遂至于此。孔丘重方外之道,子路是方内之人,故致惊疑,旁车而问也。

〇典案:「伉」,文选颜延年应诏讌曲水作诗注引作「抗」。

〔释文〕旁车步浪反。万乘绳证反。下同。倨音据。敖五报反。曲要一遥反。磬折之设反。所以为至人之道也。

〔疏〕由,从也。庶,衆也。夫道生万物,则谓之道,故知衆庶从道而生。是以顺而得者,则生而成;逆而失者,则死而败。物无贵贱,道在则尊。渔父既其怀道,孔子何能不敬耶?

〔释文〕而闲音闲。蝡如兖反。

【校记】赜,别本均作「颐」,据改。拓,从王校集释本作「托」。鬓,释文原文作「须」,据改。王校集释本从世德堂本「句」作「向」,改「如」为「本」,断句为:元嘉本作「化于齐民后」,向本无「于」字。忘,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亡」,据改。佞,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任」,据改。王校集释本此句作:「故施于人伦,有此四事。四事之义,具列下文。」因,南华真经注疏从续古逸本、辑要本、世德堂本作「固」,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录刘文典《庄子补正》全书之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