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一过,从初二开始,各家各户就逐渐开始请客了。请客,在我们乡下老家,称之为“约拜年客”。
“约拜年客”,主人定好时间通知客人,时间一到,大家就来登门拜年了。
我家到了“约拜年客”的日子,外婆、大姨、大姨父、三姨……他们陆陆续续就来了。
登门第一件事,见着我母亲,几乎都会说着同样内容的话,“二姨,给你拜年了哈!”
而我母亲则说,“年在你们那里得!”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但只是凭母亲这说话的语气,我揣测这应该是一种客气的回答方式了。
亲戚朋友来得差不多,开始摆中午饭了,母亲首先摆出一大盘自做的米花糖、花生糖、苕丝糖等,大家围坐在桌子上,一边吃糖,一边摆龙门阵。
待糖吃得差不多了,母亲端上黄粑、醪糟,请大家品尝。再逐渐端上各种各样的菜,一般中间要放一个“碟子菜”,里面是腊舌片、腊耳朵等,另外桌子上少不了的腊肉、蹄子汤、瘦肉丝、红烧鸡等等。
午饭后,大姨、三姨帮母亲收拾,待收拾完毕,大家又一起上坡,四处去转转。而我则非常高兴地与大家一起,我觉得这是平时难得的、少有的热闹与快乐。
晚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随意地摆龙门阵,天南海北、家长里短,无所不谈。
外婆、大姨怕冷,母亲则为他们准备好农村特有的土火炉,这是一种用竹子编织而成、中间则放置一个土罐子的土火炉。用要这个土火炉烤火时,先放一些木炭在土罐子中,再将灶内烧过的炭火覆盖在木炭表面,逐渐将木炭引燃,从而达到持续散热的效果。
有火烤,大家坐在堂屋中,尽情地摆龙门阵,而我每年都很享受这样的日子,我坐在旁边,听他们摆龙门阵,我觉得这样的日子特别舒心、惬意。
一般聊至晚上十一点左右,母亲则为他们准备夜宵——煮醪糟蛋了。我家是做醪糟酒曲子的,母亲用自家的曲子酿造的醪糟,清冽甘甜,再煮上一小锅红糖醪糟或者醪糟蛋,香甜可口、回味悠远。
吃了醪糟蛋,再聊至十二点过,就开始休息了。亲戚们都喜欢来我们家做客,而且喜欢来就住上一、两夜。在这样的季节,气温是比较低的,但这不怕,因为我家是做醪糟曲子的,做曲子,需要棉被用于发酵,所以我家的棉被,多的是。在这样的低气温中,在我家住上一夜,盖上温暖的棉被,厚厚的棉被,完全不担心冷着或冻着。睡觉时,不时还有一阵淡淡的醪糟香味呢。
正月初二至初四,结队去宜宾幺姨家;正月初六,去三姨家做客;正月初八,去大姨家做客……
正月初二开始,老家的人们就开始陆陆续续做客或请客,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之前。那时候的乡下,在这段时期内,乡间小路上、铁路线两侧,不时可碰见走门串户的人们。
如今的乡村,一过正月初六,乡下,就变得平静起来了。忙于外出务工的人们,早在初六之前就订好车票或机票,外出务工了。如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已经很难再像儿时那样碰见那样多的走亲串户的人们了。
如今的乡下,正月初一前后,众多的私家车,从城里边回到乡下来堵一几天,几天时间之后就不见踪迹,感觉就是一哄而散了。
来做客的亲人,直接开车来,吃过午饭,还要赶饭局,又匆匆而去,似乎,再也难回到儿时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地聊天场景。这样的约客请客、走亲串户,似乎成了真正的一种仪式了,一种纯仪式的形式了,少了蕴味、少了内含、或许,还少了那么一点点真挚、一点点真诚……
怀念儿时过年的岁月,怀念儿时新春的拜年、走亲串户,美好的记忆,总是温暖地储存在记忆深处!
#羽西X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