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成•道经十八章•仁义贞臣篇

道经十八章•仁义贞臣篇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六亲不和,案有孝慈。

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二、译文:

因为变化的道失去了约束作用,于是有了仁义的需求。

仁义失去了约束作用会导致家族纠纷,于是有了子孝父慈的需求。

家族失去了约束作用会导致国家昏乱,于是有了忠贞之臣的需求。


三、字义:

[广韵]:大,小大也。[礼记·祭统]:然后会于大庙。注:始祖庙也。清·江沅《说文释例·卷上·释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大上』,《尚书》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汉》之『大上皇』、『大后』,后人皆读为太。或径改本书,作『太』及『泰』。通「太」、「泰」。说明:道德经中的“大”字,皆含有“由小至大的运动变化”之意。

[尔雅·释诂]:废,止也。[注]:废,止住也。[礼·曲礼]: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案,乃,于是。[荀子·荣辱]: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读书通]:焉通作案。[礼三年问]:焉使倍之。[荀子礼论篇]作,案使倍之。安,与焉同。[正字通]:安之于焉,犹何之于曷,音别义通。

[说文注]:仁,亲也。[见部]曰:亲者,密至也。[释名]:忍也。

[释名]: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董子]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人,义必由中断制也。

六亲,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泛指亲戚,亲人。

[说文]:和,相应也。[广雅]:和,谐也。

孝慈,孝顺慈爱。

[说文]:邦,国也。[周礼·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注]:大曰邦,小曰国。[释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书·蔡仲之命]:乃命诸王邦之蔡。

家,大夫之邑曰家,仕于大夫者曰家臣。左传·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

[书·牧誓]:昏弃厥肆祀弗答。[传]:昏,乱也。[疏]:昏阍于事必乱,故昏为乱也。昏乱,时代黑暗,社会混乱。

[释名]: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易·干卦]:元亨利贞。[疏]:贞,正也。

[韵会]:臣,事人之称。


四、说明:

此章出现在道经卷中,颇显突兀,与老子道经只讲自然的主旨不协。此章类似于德经三十八章的附属物。

人的主观意识会受大脑“自我纠错”功能影响,偏离万物本质。以偏离万物的主观意志去认知万物,结果是灾难性的。

人是自然的产物,“仁义礼智信”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我们知晓“道衍生并约束万物”,人明知自已是自然的产物,应该接受自然的约束,可偏偏要用“仁义礼智信”的人类意识来约束自已。以人类意识去约束道衍生的万物,焉能不出灾难。

人君喜欢用“仁义礼智信”作为手段,来干预民众的生活,以达到使民众“有型有款”的治理要求。人君认为只有民众“有型有款”了,才能实现国家的繁华富裕。具体上就是把“仁义”包含在“爱民恬邦”内,把“礼”包含在“天门启阖”内,把“智信”包含在“明白四达”内。干预民众的生活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道废。

大道废,百家兴。恐人无亲而教之以仁,恐人无断而教之以义,恐人无别而教之以礼。人之亲疏、利害、尊卑的关系,成为了人压迫人的关系,成为了干预民众的手段,而不是由社会关系自然而然地确定了,人类社会进入了阶级。

干预民众的生活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消灭了民众之间的差别性。没有了差别性,民众的生活就丧失了活力,成了人君心中有型有款的摆件。

为了避免民众丧失差别性,避免社会发展丧失活力而出现停滞,老子给出的建议是实施“小国寡民”,只有“小国寡民”才能保证民众的差别性,保证社会长久健康发展。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原成•道经十八章•仁义贞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