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印度史

我们试着把印度数千年的历史压缩成二十四小时,看看这块“漂浮”的次大陆,是如何与外部世界互动的。

我们把公元前两千年前后,定为0点。这时的印度河流域已经有文明存在。这个文明可能是由来自非洲的民族创造的,他们皮肤黝黑,并留下几百个神秘的字符图形。这些图形被刻在玉石上、铜器上,至今仍未被成功释读。在凌晨2点左右,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消失了。如同这时的漫漫长夜,人们对于印度河文明的了解很有限,甚至连它为什么消失都不清楚。有人说,是环境恶化导致文明衰落;有人认为是外敌入侵;甚至还有人说是陨石坠落地球毁灭了印度河文明。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印度次大陆发生了什么,我们一无所知,这个时段被人称为“黑暗时代”。

到凌晨3点,一群外来者来到印度次大陆的北方,他们是雅利安人。提到“雅利安人”这个词,你可能会想到纳粹德国。二十世纪,纳粹分子在国内搞种族清洗,迫害犹太人、吉普赛人,然后给剩下的人冠上“雅利安人”的名号,指代“纯粹的德国人”或“优秀的种族”。但“雅利安人”真的是这个含义吗?

根据人类学、语言学研究,公元前30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还生活在茫茫中亚草原上。由于气候变化或其他原因,雅利安人分裂成两支,一支前往欧洲,演变为现代的欧洲人;另一支进入伊朗、阿富汗,他们越过重重山脉,顺着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谷地,最终扩散到整个印度次大陆。他们的到来填补了文明的空白,结束了印度次大陆的“黑暗时代”。

但有很多人认为,早期印度河文明的居民并没有灭绝,只是离开了印度河流域。那他们去了什么地方呢?

如果你到了印度当地就会发现,印度人的长相可以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带着白种人的特征,高鼻梁、深眼窝,额头饱满,虽然常年阳光照射让他们的肤色略黑,但他们和西欧人一样,都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他们生活在印度次大陆北部平原,使用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与西欧语言类似。另一种印度人,他们嘴唇偏厚、额头短小,皮肤更黝黑。他们使用的语言自成一系——达罗毗荼语系,达罗毗荼是“水”或“海洋”的意思。有人猜测,这些人很可能是这块土地最早的主人,最初他们生活在印度河流域,后来迁到两面环海的印度次大陆的南部。

试想一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他们作为远道而来的入侵者,怎么才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呢?

雅利安人花了很长时间,建立了一套游戏规则,这套规则把这块土地上的人划分为几个等级,各等之间不可以通婚,这意味着低等种姓的上升通道被阻断了,你肯定想到了,这就是种姓制度。

但贵贱分明的种姓制度让很多人不满。于是,一批批新思潮涌现出来,反对上层特权统治。印度历史的24小时,现在到了8点半,一位代表人物出现了——释迦牟尼,他主张众生平等,佛教随后诞生了。

这时的印度次大陆正在进行部落兼并战争,所以这段历史被称为“印度列国时代”,同时期的中国也正经历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

当印度次大陆内部乱作一团,一批外来者借机骚扰。大约9点半的时候,波斯帝国趁乱通过开伯尔山口入侵印度河流域。10点多的时候,西方的亚历山大来了,他灭掉了波斯帝国,气势汹汹来到印度北部。传说他在印度河流域遭遇了印度人的象军,吃尽苦头。后来士兵哗变,亚历山大匆匆折返回去。他的离开,给印度北部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印度东部有一个摩揭陀国,你可以把它看作印度版的秦国,这个国家迅速填补了亚历山大留下的权力空白。不过,掌握摩揭陀国家权力的家族,换了好几轮,后来一个名为“孔雀”的家族掌握了大权。孔雀家族出现了一个改变印度历史的伟人,你可能听过他的故事,这就是阿育王。大约在10点半的时候,阿育王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印度大部分地区。这时,阿育王要考虑的就是巩固统治。于是,他开始大力推崇佛教。

当时印度的宗教信仰有很多,阿育王为什么要推崇佛教呢?

一种解释是,佛教教义鼓励人们安于现状,不要无事生非,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佛教在当时的印度底层有广泛影响力,推崇佛教能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同。

佛教的确很好地帮助阿育王巩固了统治,孔雀王朝的面积一度达到5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从那以后,印度的版图再没有超过孔雀帝国,今天印度共和国的疆域还不到300万平方公里。

可惜的是,孔雀王朝的盛况昙花一现,阿育王死后,印度再次回到分裂的局面。从11点开始到下午1点,大致对应中国两汉时期,分裂的印度遭到周边民族一波又一波的侵略。其中有一个民族值得一提,这就是月氏人。他们同样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月氏人是谁呢?张骞通西域的故事你一定不陌生。当初强大的匈奴占据了中国北方游牧区。大概在11点1刻的时候,汉朝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算联合被匈奴赶走的民族,共同对抗匈奴。这个被匈奴赶走的民族,就是月氏人。不过,月氏人不愿意再去招惹匈奴,所以没有答应汉朝的请求。他们把目光投向印度次大陆,然后不断向南拓展势力,大概在下午1点的时候,在印度北部地区建立了贵霜帝国。

如果放眼世界,这时的亚欧大陆出现了一系列强大的帝国,从东向西依次是:中国的东汉、印度次大陆北部的贵霜帝国、今天伊朗一带的安息帝国、以及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更巧合的是,在下午1点半,这四大帝国不约而同开始走下坡路,东汉王朝、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先后灭亡,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说回到印度和中国。东汉灭亡后,中国进入漫长的动乱时期,印度次大陆在贵霜帝国崩溃后也经历了混乱,但在2点半的时候,印度北部再次实现统一,这就是笈多王朝——印度人把它看作是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笈多王朝时期,印度教兴起,同时佛教也还在流行。高僧法显就是这时来到印度的。

其实,笈多王朝的疆域并不大,只有之前孔雀帝国的五分之三,为什么被印度人视为黄金时代呢?

这与笈多王朝的信仰紧密相关。孔雀帝国崇尚佛教,后来的莫卧儿帝国则信奉伊斯兰教,即便是外来的贵霜帝国,也是以佛教为主。在印度历史上,笈多帝国是唯一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大帝国。印度教作为现在印度的主体宗教,如果要寻找远古的寄托,那么1600年前的笈多王朝无疑是最合适的。

笈多王朝的兴盛在3点半的时候结束了。这时,隋朝给中国带来了久违的统一,而印度却再次进入破碎状态。

下午4点左右,另一位你很熟悉的人出现了,这就是玄奘。无论是在《西游记》,还是在史书中,玄奘都被刻画为一位信念笃定的僧人。而在本书作者郭建龙看来,玄奘更像是一位徐霞客式的旅行家。在玄奘来到印度之前,印度的佛教已经衰落了。如果玄奘只是为了佛经的话,他大可只待在印度东北部那烂陀的佛寺内苦学经文。而实际上,他却转遍了印度的山山水水,从克什米尔到整个南印度,从佛陀的出生地到印度教的腹地。他所拜访的地方充斥着印度教之类的“异教”,但玄奘仍然乐此不疲。这显然是好奇心驱动的。不过,也因为这样,玄奘不仅传播了佛法,也留下了很多见闻记录,成为后来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参考。

到下午5点半,强大的阿拉伯人沿着之前征服者的老路向印度渗透,信仰伊斯兰教的政权将主导印度未来的历史。再次给印度次大陆带来统一的,就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室。莫卧儿王室沿着月氏人的道路进入印度,成为征服者,也成为除英国人外,对现代印度影响最大的征服者。

“莫卧儿”这个词很有意思,它其实就是“蒙古”的另一种读法。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说到两位伟大的中亚战神。第一位是成吉思汗,晚上7点,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席卷了整个世界。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元朝,在中亚、西亚、东欧建立了四个汗国。不过蒙古人兴得快,败得也快,7点半以后,不论是元朝还是其它汗国,陆续被当地政权取代。

在晚上8点半,一个突厥政权在中亚崛起,他的首领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位战神——“帖木儿”。帖木儿这个名字其实就是突厥语中的“铁木真”,也就是说,帖木儿认为自己继承了成吉思汗的天命,可以重新统治中亚。他越过开伯尔山口,占领了印度一部分土地,同时集结队伍,向明朝首都北京进军。但就在接近中国边界的时候,帖木儿病逝,这个帝国很快分崩离析。

中国和西方的威胁消失了,对于印度次大陆,故事刚刚开始。帖木儿有一位五世孙,名叫巴布尔。他不仅继承了帖木儿的血统,从母系来说,他还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晚上9点半左右,巴布尔从中亚出发,一点点征服了印度次大陆,他建立了印度最后一个帝国——莫卧儿帝国。

关于莫卧儿帝国,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位皇帝。大概在晚上10点左右,这位皇帝为爱妻建造了一座陵墓,这就是泰姬陵。这是莫卧儿帝国留给后世辉煌的遗产,但那时的莫卧儿帝国早已危机四伏。

其实,在莫卧儿帝国还没有建立之前,一场噩梦已经在一点点笼罩印度。那时的西方人正在把触手伸向世界各地:先是西班牙获得了美洲,葡萄牙获得了巴西,之后,英国、荷兰加入了战团,英国人夺得了北美,荷兰夺得了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法国夺得了中南半岛和加拿大,而印度则成了上述所有国家争夺的焦点,他们都在印度次大陆获得了立足点。

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西南部的果阿,荷兰人占领了斯里兰卡,法国人占领了印度东南部的城市本地治里,英国人则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占领了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

不过,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正在首都德里享受着歌舞升平,他们并没有把西方列强占领的小城市当作一回事儿。那些城市都在海边,远离帝国的统治中心。加上印度本身就小国林立,即便在莫卧儿最强盛时期,南方也有一些独立的邦国不曾被帝国吞并,这增加了西方列强周旋的余地。

莫卧儿帝国逐渐成为西方列强争霸的舞台。衰落的葡萄牙慢慢地退出了印度的控制权之争,荷兰人也不愿过深涉入印度,他们获取了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打造了一个庞大的海岛帝国,这个海岛帝国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日军占领时才崩溃。后来,英国又把法国赶出南亚,成为殖民时期最后的赢家。

到这时,全面落后莫卧儿帝国根本不是英国的对手。在晚上11点的时候,莫卧儿帝国的末代皇帝被英国人流放到缅甸。印度从此成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

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持续到20世纪,它在方方面面都深刻影响了印度。但如果说到英国人留给印度最重要的遗产,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统一的国家观念。

虽然历史上印度也有过几次短暂的统一,比如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卧儿王朝。但即便在统一的时候,也还有少数国家维持着独立,更有许多地方只是名义上的臣服。所以,一旦中央王朝的控制力减弱,印度立即会分崩离析。可以说,这是一块离心力远大于向心力的次大陆。在历史上,印度总是分裂成许多个国家,在印度人的传统观念中,并没有一个完整政治实体的概念。但是,英国人却把印度变成了一个政治实体,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好心,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在印度后来的独立进程中,这种政治统一的观念也被继承下来,这或许是印度的幸运。

但不幸的是,英国人在临走前,却又把印度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再后来,巴基斯坦又分裂成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不过,一定程度上英国人也是无奈的。在印度独立过程中,信仰印度教的政党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政党有很多分歧,当大英帝国管控印度的时候,这种分歧一定程度上能够被遮蔽、被压制,当印度走向自治,裂痕只会扩大。这给印度次大陆带来许多的纷争,直至今日。

当我们试着把印度历史压缩在一天之内去观察,我们看到,印度虽然是一块相对封闭的地区,但它并没有隔绝于世,它如同一块漂浮于海洋的大陆,与其他文明保持着时断时续的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24小时印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