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子智慧走出“管理理论丛林”

      以19世纪的产业革命为契机,世界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急速增长,如化学产业的领头羊杜邦、石油产业的始祖美孚石油、零售业的鼻祖西尔斯先后于1802年、1870年、1886年创立。伴随着众多企业的涌现,管理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1911年,钢铁公司的技术员泰勒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编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泰勒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拉开了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的序幕。

      “二战”以后,科技与生产迅速增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国际化进程加速,这一切都给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的普遍重视。除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学家外,其他领域的一些专家,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都纷纷加入了研究管理的队伍,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来研究管理理论,出现了研究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

      哈罗德·孔茨在1961年12月《管理学会杂志》指出:管理理论已出现一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管理理论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青春期。管理理论一些早期的萌芽,如泰勒对车间一级管理所进行的有条理的分析和法约尔从一般管理理论观点出发对经验进行的深刻总结等,现在已经过于滋蔓,成了一片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盘根错节的丛林。(这就是管理丛林理论的提出)。

      管理学发展到21世纪的当下,管理理论可谓蔚然大观,然而稍带一点幽默的是,东西方管理学家对于管理、组织、决策、领导等概念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下面列举一些中外专家关于“管理”一词的理解:

      1、法约尔:“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结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

      3、罗宾斯:“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4、西蒙:“管理就是制定对策”。

      5、孔茨:“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的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6、毛泽东:“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领导者的任务,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这两件事”。

      7、其他:“管人理事”、“管事理人”、“管人管事,理人理事”。

      管理理论丛林是一种学说观点,实质是指管理者对管理理论的认识的局限性。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回到2500年前,多多向老子学习,我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非常重要,也必须特别小心,要明白这句话的道理,首先要明白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老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重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事频扔、多元化、思想混乱,治国理政思想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老子非常高明,他是真正的明道之人,老子认为宇宙本体论的那个“道”是整全的道理,用语言文字无法言喻,说出来的那一部分是非常道,即事物的现象,它是变化的;没有说出来的那一部分是常道,即事物的本质,它是不变的。由于人类的局限性(一个嘴巴、一个脑袋、生命有限),想知道所有一切的真相,想把所有的道理说全,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不符合道。

      老子的那个时代与我们当前的社会现象非常类似,社会转型、面临重大变革、多元化、知讯大爆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一触即发,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将产生重大深远调整,管理学的很多内容又要被重新定义。

      老子高超的智慧对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现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必太在意管理的定义谁对谁错,名号、概念、标准都属于“非常道”、“非常名”的那一部分,它们永远是变动的,更何况所谓的名号、概念、标准都是人为给出的,如果他的目的和动机不纯,这种名号、概念、标准只能是自欺欺人的手段而已,宁可扫进垃圾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要从名号、概念、标准的局限性上去认识管理,而是要回到管理的源头去还原管理的本质,不断的在实践中去升华认知运动,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若真的有管理理论丛林,老子的智慧倒是能帮助我们走出丛林。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老子智慧走出“管理理论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