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阿拉伯的崭新的故事。关于爱,关于救赎,关于那里的孩子与痛苦,关于种族与等级。最开始我是讨厌主角阿米尔的。就像他父亲说的,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的出世,他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他的亲儿子。胆小,懦弱,对父爱的渴望导致了性格的残缺,善妒,逃避事……但他又是可怜的。一出生就失去母亲,没有人教他区分对错,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分享与爱。所以他好面子,他懦弱的只会辜负忠诚于自己的人,他懦弱的在看到哈桑受人欺凌的时候夺路而逃,装作一切未曾发生。他残忍的为了逃避内心的歉疚,污蔑哈桑偷窃,但手表和钱,是他亲手藏在哈桑垫子下的。他读过那么多书,念过那么多诗。却没有一首没有一本告诉他, 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我最喜欢的人是哈桑。我从没见过这么干净、美好的人。凡是人类或多或少内心都有猥琐不堪的一面,但哈桑没有。哈桑是他们家仆人的孩子。阳光,聪慧,对阿米尔有着绝对的忠诚。他不用追逐便能知道风筝断线后掉落的方向,他目不识丁却对文字的世界有着漫漫向往,他能鼓起勇气吓退纨绔的同龄敌人,即便对方手上的铁拳手套杀伤力不容小觑,即便他的内心充满恐惧。我想,他是天使,他的笑一定比阳光还温暖。一个太过纯粹干净的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往往残酷于其他人。他在自家小少爷的排斥之中,不得不离开了这个生活的多年的地方。我没想到,这一走,竟然只能在主角的回忆中再见到他了。直到多年后,父亲的老友问阿米尔想不想得到最后一个成为好人的机会。作者没有交代哈桑的死因,阿米尔从战火中把哈桑的孩子接到美国这件事也是一笔带过。只是后来阿米尔就像哈桑当年对他一样,对他的孩子报以百分百的爱意。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和哈桑的孩子一起放风筝, 小家伙脸上露出了第一个笑容。阿米尔为小家伙捡风筝的时候说“为你,千千万万次。”就像那个午后,哈桑对他说的一样。

故事中形象塑造的另一大亮点, 就是阿米尔的父亲。一个充满了个人魅力的男人在阿米尔出生前,他爱着他的妻子,喊她“小公主”。所有和他相处过的人都喜欢他,无论他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他有着正的像正字一样的三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即便是逃亡,也要用生命捍卫同车陌生女士的尊严在新的国家,即便两手空空也要加倍努力,在经济稍稍改善的时候退回了救济的食物免费领取券。他站在哪里,哪里就有他撑起的一片天。我也怀疑他为啥生了主角这么一个娃。后续故事交代了,原来哈桑是和主角同父异母的兄弟。有些讽刺。阿米尔会更加后悔吧。我对这个孩子仍然讨厌不起来。作者详细的描述了他的心里活动,即便是每一次隔开哈桑独占父亲的单独行动, 即便只和哈桑在没有其他人的场合玩耍,即便对这份友情的背叛。我看到了一个缺乏母亲关爱的,长歪了的孩子。父亲这个角色呀,无论是书本里,还是书本外,总是吝啬于施教。即便他的孩子,像哈桑崇拜小主人一样,这个小主人,无限的崇拜着自己的父亲一次次想要获得关爱。

就是这么一个,有点儿让人心疼的故事。风筝是阿米尔曾经的遗憾、错误、伤疤、梦魇,追到风筝,他才能弥补错误,淡化伤疤,忘记梦魇。可是遗憾还在,就像阿米尔迟来的道歉,哈桑的死亡,父亲的去世,不能改变。可是阿米尔重新为索拉博——哈桑的儿子放飞了风筝,故事有了新的延续,这一次阿米尔守护索拉博,永不背叛,永远深爱,就像哈桑对他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追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