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好决定》-04 克服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倾向和错误(二)

1 代表性偏差:没有什么成功可以复制

代表性偏差是基于这个事件与其他事件的相似程度, 评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些学生通过某个辅导机构的学习,从差生变成了学霸,经过媒体的报道宣传,其他家长也坚信,自己的孩子也能有如此大的改变。

事实上,概率事件不会自动调整,以前发生的对未来将要发生的,没有任何影响。去年的赢家在未来并不会继续赢。因此极端的表现——不管好坏——之后都会趋向于一般的表现。

这里我们就提到了一个“趋均数回归”的现象。当上一场比赛十投九中的篮球运动员,在下一次比赛中很难再续辉煌。

代表性偏差另一个例子涉及样本量。例如抛硬币,抛五次硬币全是正面,这样的结果很常见。但是如果抛了一千次全是正面,那一定是硬币有问题。

所以,当我们试图基于一个小样本去决策时,一定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因为小样本会扭曲结果。

2 发现隐藏的模式:不要为随机事件赋予意义

我们多数人愿意相信:对于世界,我们有着一部分的控制权。只是事实上的确有很多偶然事件,是发生在我们的控制之外。我们还总是不自觉地给这些偶然事件添加意义。

例如当某个彩票销售点开出一个大奖之后,又开出了另一个大奖,该站点就会出现被哄抢的现象。大家似乎觉得,别人能中奖,自己也可以在这里得到巨款。

如果我们用命运来解释随机事件,那么我们的决策程序受到的影响将更严重。例如那些疾病,本是随机事件,却被我们归结为命中注定,运气不好。这样的扭曲使我们将假想出来的模式转化为迷信。

对于迷信,我们无需排斥,坦然面对,去识别它们,并询问自己:它是否限制了我的改变,会带给我不正常的后果么?

3 熟悉度偏见:不要被熟悉的事物蒙住了眼睛

世界首富巴菲特通过“投资你熟知的领域”这一名言,创建了庞大的金融王朝。他承认,自己购物一家公司的前提是,自己了解这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投资决策受益于熟悉度偏见——选择熟悉的地方、人物,做决定时倾向于把之前做过的决定照搬过来。但对于我们而言,有时候放弃不熟悉的领域,也可能损失了较高的收益。

熟悉度偏见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消费者习惯购买之前买过的品牌。只是我们不妨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地带,寻找那些看似遥远陌生的方案,多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并且不断审查自己的财务投资,确保它们满足你的多元化目标。

4 理解沉没成本:承认错误,及时止损

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么?总是强迫自己吃完点的所有菜,即使自己已经吃饱。事实上已经付了钱的菜,吃不吃完关系并不大。而那些总是不满意恋人却并不分手的情侣,他们会说:相处这么久了,分了可惜。

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就在考虑了沉没成本。相比于未来的收益,更在意过去自己已经付出的成本。为什么我们更注重的不是未来呢?因为我们不想在公众场合证实自己先前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更乐意在他人面前展现出自己的一致性和持续性。

只是,我们要醒悟:今天我们做的决定,只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必要时候,我们要勇于承认过去的错误,区分前方正确的道路。一致性和持续性并不总是美好的,我们要根据现实中已经改变的情况,作出灵活的选择。

5 有限搜索错误:不要缩减你的选择范围

托德大学主修心理学,原本应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是他的父亲让他回到家乡,继承家族的餐厅。因此,毕业后的托德加入了家族企业,买房结婚。只是他日后回忆起自己的决定:

我15岁就开始帮我爸爸干活。我选择了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现在看来,我原本可以读研究生,成为心理咨询师。只是,比起考虑其他的方案,当时接受爸爸的提议很容易。

当我们在面对复杂决定时,都倾向于限制自己的搜索范围来简化流程,选择满足最低要求的行动方案。那是因为我们无法消化理解所有的信息。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有限理性。

我们都容易出现有限搜索的错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选择代表了我们的熟悉标准,即以前尝试过并且已证明可行的。这时候,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即使这个方案看起来很完美,我们也不能立即选择它,而是继续搜索寻找其他可行的方案,那些没有尝试过,标新立异的方案,不妨值得一试。

6 情感卷入错误:当时忍住就好了

我们的情绪包括:快乐、惊讶、希望、恐惧、焦虑、悲伤.....情绪化每个人都有,然而如果在过于激动或者压力之下去做一些决定,就会影响到我们决策的最终结果。

我们理想的决策过程应该是理性,没有情感介入的。因此我们不要在发生争执的时候辞职,不要在大量欠款的时候销毁自己的信用卡。那些负面情绪只会导致冲动的行为,作出遗憾的决定。

所以,情绪管理至关重要。第一,我们要认识到情绪影响了我们的决定,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取决于决策的类型和重要性。第二,如果我们在做决定时情绪异常,就要主动推迟做决定的时间。第三,如果自己无法推迟,可以向他人征求意见,扩大自己可选择的范围。

当然,别忘了始终专注于自己的长期目标,确保作出的决定和自己长期目标相符。

7 自利性偏差:自己总是对的,错误都是别人的

成功需要我们的能力、努力这些内部因素,失败可能是由于坏运气的外部因素。

当我们评价自己行为时,我们常常低估内部因素,高估外部原因。似乎所有失败,都是运气不好,或者别人给错了建议。例如我们看待别人酗酒,都会说那是他们缺乏自律和意志力。转而当自己发生酗酒时,我们就逃避责任,认定是外部因素导致,比如说有朋友在自己面前喝酒。

因此,我们是否愿意为决定承担责任,取决于结果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我们评判的是自己还是别人。那么,是否能够避免这种错误的认知呢?当然首先我们自己要意识到不应该将自己的过错推给别人,不要自大的认为过去的成功就代表了未来的胜利。失败时要多问问自己:我做了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成功了也要问问自己:是什么偶然因素帮助了我?

8 适应性偏差:喜悦和痛苦都是短暂的

有一个朋友一直梦想着买一块百达翡丽的手表。当然,他并不缺钱。终于,买下了梦想手表。只是,当我询问他是否喜欢时,他却说:现在它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一个告诉时间的手表而已。从前梦想拥有它的快乐比我现在的乐趣要多得多!

这就是适应性偏差导致的落差。我们对于新鲜事物的热衷,终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同理,挫折后的低落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从长远来看,胜利的快感和失败的痛苦感都是短暂的。

这将带给我们什么建议呢?

抓住短暂的新鲜感,尝试新的餐厅,听一首新的歌曲

学会慢慢享受乐趣,延长自己的快乐感

加快完成不愉快的任务,假如整理房间让你觉得很麻烦,那就赶紧作出决定!这样才能让自己去做其他愉快的事!

研究表明,如果我们中断一个正在享受的愉快经历,会增加幸福感;而中断不愉快的经历反而会不开心。所以,试着中断愉快体验来延展幸福感吧。

9 后视偏差:人人都是事后诸葛亮

后视偏差的倾向让我们在得知事件的结果后,错误地认为我们在事前本可以准确预测事件的结果。例如,一场体育比赛结束后,更多的人会说:啊,我早就知道这个队会输!

然而,他们对结果的肯定,并不是在比赛前一天。

这种事后聪明的倾向,用后来知道的事实来重建过去的情景,这是选择性记忆和重构先前预测的能力共同作用导致。这种偏差会削弱我们向过去学习的能力,让我们过度相信自己对未来决策的能力。

那么,如何减少后视偏差呢?让自己考虑使某一事件产生不同结果的其他原因。

如果你预测某领导人会被无罪释放,那么不妨想一想他当时因为什么原因被定罪。当我们审查不同的结果来挑战自己,就能减少事后聪明的倾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出好决定》-04 克服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倾向和错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