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我读及教学设计

从小说的三要素看《桥》

小说的三要素,大家都已烂熟于心,我就不再赘述。

我们先来看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

这篇小说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紧密相连,可以说环境描写对小说的情节起到了一个巨大的铺垫和推动作用。小说的开头“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当。”此处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洪水的肆虐,也交代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可以作为故事发展的开端——洪水肆虐。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写出了事态的紧迫;洪水的狞笑,我们可以嗅到死亡的气息和洪水的来者不善。情节同时在这在紧张的环境中铺开——指挥撤离。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刚才洪水还是在逼近,现在就已经到了身边且已经到了人的腰上。“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此处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桥的摇摇欲坠已经吱吱嘎嘎,马上要支撑不住的样子。桥马上要塌了!最后桥塌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世界。——父子牺牲。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五天洪水才退,人已经不知被冲向何方,恐怕尸骨无存,只剩曾经消失的地方。让人揪心的痛。这也到了故事的结尾——妇人祭奠。

再来看小说的人物——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清瘦”“清”会让我们联想到“清正、两袖清风”瘦可以联想到公正严明,不徇私枉法,而胖则会让人想到油滑,贪婪等等不良形象。“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虽然此处着墨不多,但是一个表情严肃无比,且极具威严的党员干部形象就树立起来了。而“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一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这从侧面写出了老汉的威严,也可以看出群众对他的佩服和拥戴。“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沙哑,我们可以想见老汉作为村里的领导干部,应该没有少做思想工作,真可谓苦口婆心。这句话既有对群众的指挥也有对党员命令,而当有人说党员也是人的时候,他冷冷地说,可以到我这儿报名。冷冷地可以看出他的“无情”,不通融。依然是斩钉截铁毫不妥协的严正态度。“竟没人再喊”也是侧面写出老汉的威严和党员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老汉突然冲上前“,一个“冲”字写出了老汉上前的力度和速度,也照应前面的“突然””二字,“吼道,凶得像只豹子”,可见老汉的严肃和不讲情面,甚至有大义灭亲的感觉。此处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瞪“”可见小伙子是有不满的,但还是站到了后面,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重,也看老汉威严的一面。小伙子推老汉让老汉先走,体现儿子对父亲对深情,老汉又是吼道“少废话,快走。”又是“吼”,从说话的音量和语气和决绝的态度又可见威严不讲情,以及老汉内心对儿子的隐藏的深情。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吞没了他。老汉要喊什么呢?此处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会不会喊话自己的儿子“儿子,我对不起你啊!”会不会喊话孩子的母亲:“孩子他娘,别怪我啊”….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人和小伙子终于没有逃过洪水的魔爪,淹没在了无情的水世界。让人心里特别沉重。这个地方有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大家还沉浸在刚才的紧张的氛围里,心里感触颇多。

这篇小说写得特别精炼,篇幅虽然不长,但是却把一个清瘦、严肃、不讲情面、胸中有大爱的共产党员塑造的栩栩如生。小说的主旨,洪水无情,老汉的表面无情,自己的儿子都不给情面,让孩子先上桥,可见他作为父亲的深情,内心的大情大义,大胸怀,大气度却让人震撼,让人佩服。另外,文章的题目。表面是洪水中的木桥,实际上是党员用生命为群众搭建的生命之桥,是党员和群众之间的信任之桥,是拥戴之桥,是大仁大义之桥,是大胸怀之桥,是精神之桥。。

最后文章的结尾,看似可有可无,而这一补笔,却让小说的主人公品质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共产党员的大胸怀,大情义以及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品质展露无疑。

总之这是一篇很值得细读的小说,当然我的想法可能比较浅显甚至有不当之处,聊作解读文本的尝试吧。(另外这篇文章没有看任何助读资料,纯属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有不当甚至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桥》教学设计

本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所选小说都不算长,可谓短小精悍。非常六年级的学生。

本文环境描写形象生动,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人物形象突出,模糊中又有清晰,或者说人物相貌是模糊的,但人物精神品质是立体的感人的。另外小说的写法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比方说用词、比方说留白,比方说补笔等等。

课前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教学重点:

感知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

理解小说的主旨

学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初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

山洪爆发——(             )——指挥撤离——(            )——父子牺牲——(             )。

明确:山洪爆发——群众奔逃——指挥撤离——揪出儿子——父子牺牲——妇人祭奠。

3.研读读课文,走进人物,理解主旨。

(1)读课文7——22段,说说在你的心里,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第8段可以让学生补充神态描写,第16段可以补充小伙子的心理描写,第22段可以想象老汉会喊什么。)有人说老汉很“无情”,生死关头竟然揪出自己的儿子,也有人说老汉很“有情”,(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分组辩论。)

明确:老汉外表清瘦,话语不多,表面冰冷,内心火热,有威严,号召力…

内心有大爱,有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心里装着群众………好党员干部形象

(2)文章的题目是“桥”,如果在这个题目上加一个修饰词,你想加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之桥

如:生命之桥,大爱之桥,精神之桥,干群之桥…..

4,再读课文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课文除了写人物,小说的开头和中间还有许多环境描写,大家看看,把环境描写去掉可以不可以?读读小说里环境描写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想法。

5、读小说的结尾,说说去掉好不好?

明确结尾的妙处:更好的表达主旨,给文章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提高小说的震撼力,增强表达效果。

拓展:出示现实生活中优秀的党员典型,让学生认识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你可能感兴趣的:(《桥》之我读及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