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次预习作业

第二次内容思考题

1、苏霍姆林斯基划定了每个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即“技能和知识的体系”),实际上,整个教育阶段、某一学年或学期、每一个主题或单元的学习,都会涉及包含技能和知识(现在还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请列出你所教学科某一阶段或某一单元、某一课的关键技能或概念,并清晰地写下掌握它们你的学生提供需要或者你提供的第二套大纲的内容。

图片发自App

(注意:1、你可以选你一堂课的内容写。2、整个学期或学年甚至学段的第一套大纲和第二套大纲可以作为你期末过关作业的选择之一。)

我选部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树和喜鹊》。

课文如下: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一、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关键技能或概念,即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

2.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叽叽喳喳、安安全全”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二、掌握它们学生提供需要或者我提供的第二套大纲的内容:

1.作者金波的简介:

金波,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品:诗集《回声》《会飞的花朵》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等。

2.有关金波的其他诗歌作品:

(一)捏泥巴

金波

先捏一只鸡

在捏一只鸭

捏只山羊咩咩叫

捏只母鸡咕咕哒

捏只小猴蹦蹦跳

捏只青蛙呱呱呱

捏个小孩就是我

快快乐乐是一家

(二)风筝

春天,

在我敞开的窗子上,

挂着一只断线的风筝。

那根闪光的尼龙丝,

在春风里飘动、飘动。

(风筝,风筝,谁是你的小主人?)

我猜想那放风筝的孩子,

一定又欢喜又扫兴;

他的风筝曾飞上这十二层楼,

却又倒挂在这儿随风飘零。

(风筝,风筝,我要找到你的小主人。)

我摘下这只风筝,

意外地发现了小主人的姓名;

风筝是用一张考试卷糊成的,

我还发现了那不及格的考分!

(你别问,你别问,我不想说出他的姓名。)

他是我的一位小邻居,

就住在对面楼的第三层。

明天,我要约他去春游,

顺便送还他这只风筝。

(当然,还要谈谈别的事情……)

(三)……

3.有关喜鹊的知识:鸟,嘴尖,尾长,身体大部为黑色,肩和腹部白色,叫声嘈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喜鹊在中国是喜庆、吉祥的象征。俗话说:树上喜鹊叫喳喳,又把喜讯传农家。

4.能表现出朋友多了快乐多的故事。

2、请根据你对随意记忆和不随意记忆的理解,举一个你最近利用不随意注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例子。

苏氏《给教师的建议》第36条《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和第69条《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读后让我知道了:一、千万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是对学生有伤害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儿童阅读相关的有趣的书籍。二、给中高年级上课,可以适当给学生推荐相关的名著,来吊学生胃口。如学习《祖父的园子》后,推荐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三、学生不理解的东西,绝对不让学生背记。四、学习知识,首先要善于运用知识。

利用不随意识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例子:

古诗背诵,我助学生一臂之力

小学阶段,课文里出现的古诗经常是要求背诵的。比如昨天我们学习的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中,《语文园地三》里的日积月累,是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先是通过范读、领读、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把诗读得正确流利。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每句诗的理解,哪些地方理解不到位,我则给学生适时点拨。

在让学生背诵的环节,我不是只留给学生让他们背,而是先进行了一个优秀,我演你猜的游戏:我每做一个动作,就让学生们猜一句诗,看谁最先猜出来。接下来我就在讲台上把这首诗的意思一句一句地表演了出来。表演一句,让学生猜一句。因为是刚刚读熟的诗句,孩子们猜得很顺溜。

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想把这首诗像老师这样表演出来吗?”一年级的孩子,表演欲是很强的。他们热烈响应。于是,我把孩子们带到了教室外边的校园空地上,小组四人轮流表演,大家猜诗句。这样,大家在游戏中表演者,猜读着诗句。

小组游戏结束后,我问大家:“这首诗记住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记住了。我便在校园里随便挑了几个孩子,结果他们都背得很流利呢。好几个孩子还在背诵中,把“深千尺”的“深”、“送我情”的“送”都重读了,他们的背诵已经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18《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次预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