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系统意识,奔赴知识的上游

电影《黑客帝国》里有一个很著名的桥段:故事开始,Neo面对两颗胶囊,一颗红色,一颗蓝色。

选择蓝色,一切原封不动,回到人类不知情的幸福之中;

选择红色,将看到(可能令他万分痛苦的)真相。

相信与清醒,你会作何选择?

在课程设计中,有个常用的培训模式叫做ASK(A态度、S技能、K知识)。

学校的大部分应试课程都是没有A只有SK,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所以抵抗心重,技能和知识都难以学好;对于很多成人课程,往往是AK而缺少S,知道了很多司机知识却少有实践技能;有一种很特别的课程,只有A(态度),没有SK,叫做成功学,态度到位什么都会。

最成功的纯A模式是宗教。只要你信,便得永生,别的都不需要了。

信一下多简单啊。

就和吞下一颗蓝色胶囊一样简单。

一旦你开始思考,你就会万分痛苦: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或多或少不愿意面对或者无法被解释的事情,比如突如其来的变故,善良的人莫名的被伤害了等等。就算同样的风景,也是不一样的风情。

浪潮来去,如一夜之间再次生机勃勃的韭菜,起落飞快;岁月流转,时间旅行者于大周期的深谷里,痛饮卑微。

欢歌与沉重,你会作何选择?

从前有个江湖骗子,他无意中获得了海量股民的电子邮箱地址,于是做了如下一波操作:给所有人发邮件,一半发预测下周大盘会涨,另一半预测会跌;一周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有一半的人觉得他这人挺准;接着,他给猜中的这一半人继续发邮件,一半发涨一半发跌;又一周之后,继续重复这个操作...

不久之后,他就成为了一部分股民心中的股神。

如果是成功学大师,在没有被概率抽中的那部分人之中,结果还会变成:我的判断没问题,你的理解有问题。

虽然真相仅仅是凑巧落在了期望概率的一侧,而已。万维钢老师说过这么一段话:“迷信,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1]

有人接受定义,他们选择蓝色胶囊。

命中注定你是这样的存在,比如你是处女座。这样做的好处是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补充了我们的认知需求,以应对变数和焦虑。

只要心诚菩萨就会保佑你哦,你就会是最幸运的存在哦。

如果没有,原因也很简单:心不够诚。

那就继续拜菩萨好了。

不需要任何主观能动性,就找到了人生解决方案,而且还是打包解决全部结果的那种。

世界上这么多无缘无故发生的事情,就都有了理由。

但唯一的真相却是,上帝只掷骰子,从不背锅。

有本书叫做《人生算法》[2],书中第14条是让输入与输出相匹配,其核心观点是:很多输入都会有助于输出目标,但其中的引领性指标才是关键。

意思是,找到人生的关键原则,然后持续执行,建立输入与输出的正向强化模式。

举个反例。

有一句话叫做越努力,越幸运。

还有一句话叫做选择大于努力。

他们经常被同一群人提起,使用顺序是,在你入坑之前强调选择大于努力,入坑之后则变成越努力越幸运。

你永远搞不清楚要选择还是要努力。

不好的算法往往指向对结果的要求,并且常发生变动。好的人生算法则指向过程对结果的影响,稳定执行。

什么是最优的人生策略?

用一个简单的算法不断跑正循环,去做大自己的期望概率,然后如芒格所说,在最高概率的地方下注。

就这么简单。

格拉德威尔是个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很不受待见的作家,经常被批判,大都因为他对一万小时定律的“曲解”。

不过我非常的欣赏他,并从他身上学到良多。

他的算法也非常的简单,深知一个畅销书作家的局限和使命。

对于所有的批判,他的基本思路是:没必要回头。

他表示,很多关于他所著内容的讨论已经偏离了他的本意,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用任意方法理解问题的权利,包括误解的权利。他想做的事情,是帮助这个世界上的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对话,激发人们对真相的追求,而非高高在上的下一个有多严谨的结论。[3]

一句话说出来就不是你的了,所以根本没必要回头。他选择放空过往,继续按照他的逻辑创造未来,一点也不纠结。

搞明白了,想做的去做,该受的受着,追求高概率但允许低概率的发生,人生会少掉很多麻烦。

追求系统一致性而非短期快感,理解概率而非执着确定的原因,不断优化系统算法以提高期望概率。

你不会因此而更幸福,甚至还会被追加一些痛苦。

但你收获的东西也弥足珍贵:长期愿景;反脆弱力;正向算法;智慧。

不管你的选择是红色胶囊还是蓝色胶囊,是去往下游的温水还是奔赴上游的源头,里面都没有成功和失败,只是策略不同而已。

人生苦短,祝你玩得尽兴。

备注:

[1] 得到专栏《精英日课第2季》第175篇,广义迷信

[2] 《人生算法 —— 已被证实的使个人和团队变得更好的15个套路》,讲真我很讨厌这个副标题

[3] 第一财经周刊,格拉德威尔专访单行本《制造流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立系统意识,奔赴知识的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