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叫自证预言。说一个人常说的那句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
一些真理、至理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真要懂得它们,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碰触它。
这几篇主要说,自恋的两个表现,“我是对的”和“我比你强”。其中有个作业是找出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和别人认为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以下是案例,第一段是问题,后面是解答。
比如经常说没有、不可能。说这句话的人,观察自己常说的话,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柔寡断。
罗胖提倡的是目标、行动和方法论,与之相反的是立场、对错和意见。前者让人导向行动并在行动中变得强大,后者让人踌躇不前。
经常说,我也不知道。
首先这句话很真诚,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更深入一点,如果是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甚至是交谈中的第一句话,那这句话就像一堵墙,在切断沟通和探索。
为什么呢?可能有两种原因:
第一,无形中以为,完美的自己,应该什么都知道,不知道是一种羞耻。
第二,也许原生家庭和童年,总有人要过度询问你,要抓取你的想法,让你有被入侵感。于是要用,我也不知道,并且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两句话来抵挡入侵。我也不知道是说给对方的,我真的不知道是说给自己的。
最经常说的是我不感兴趣,就真的会变得无趣,失去主动性,变得自闭,恐慌,想要改变自己却又无从下手。
这是无助在发挥作用。
其实我经常说的是还行,挺好,差不多。这些话都是说给别人的,它是如此远离我的内心,所以我都记不住。
自我觉知,就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我们的确常常在关系中,在人生中,不能做自己,缺少自己说了算的空间,所以变得被动消极。
如果我们在关系里,说的最多的,是不走心的应酬话,也可以说明:我们在最初的关系里,也就是童年时的家庭里,不能做自己,总是要围绕着家人的意志转,所以我们就会把自己的意志和自我,藏起来,不在关系中去呈现。
当这样做时,就会显得被动消极,心不在焉,看上去有些不好。其实,把自己藏起来,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去争取自己说了算的机会。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自己所想的,就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自己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就会同时反馈你。真妙。
还有一点就是我经常说嗯嗯、好、是,而小孩子最初学会的一句话是,不。
不,是一个美妙的字,当一个孩子说出这个字时,相当于在他自己和养育者之间划了一刀,告诉养育者,我不想按照你的意愿来,在我自己的事情上,我想自己说了算。
为什么会这么多说,是,而把不弄丢了?
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太希望孩子听话,以至于孩子变得容易说是,逐渐忘了内心是多么想自己说了算。
如果你不立即回应,如果你没有听我的话,我会觉得我刚才那句话错了,你不喜欢我,我生气,我恨你,但我不敢承认我恨你,所以我觉得是,你恨我,才不回应我……
当我们太容易说是,而不能说不的时候,我们在关系中会表现的,貌似很友善,但态度上就会是消极、被动、封闭的,甚至是沉睡的。
有的人经常说,好困、好累、好瞌睡。可能是他们生命力的很多部分都处于沉睡中。沉睡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至少在瞌睡、沉睡和困顿中,他们是自己说了算的。
说到这个,我想到其实有一段时间,我也是困顿的。外界有压力和困境,这种压力让我无处躲藏,关键是自己控制不了。能做的好像就只有沉睡,记忆里有的就只是,一段时间对于睡眠的渴望。
在原生家庭,缺乏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很多生命力是在没有唤醒的状态中。我们再看那些特别积极主动的人,在关系中说了算的人,他们的瞌睡、困顿,就要少很多。
有一种经常说,可能吧、不要浪费时间。在人群中不能做自己,不能有说了算的感觉,所以远离人群,因为在远离人群的孤僻中,是可以尽可能多的控制一切的。
如果不想浪费时间,所以不去社交。但远离人群,或许是最大的浪费时间。如果在孤僻中过一生,或等到临死时,回顾一生,会不会觉得太苍白?
因为没有社交,只有孤独,那么一切美好都没有了意义。生命是非常矛盾的,我们需要有说了算的感觉,但同时又要活在关系中,能处理好这二者的矛盾,才能感觉到幸福美好,所以必须要进入关系。
这几章说的是自恋,自恋其实就是希望,在各种事情中,“我说了算”。
经常会有,不想干了,想放弃的念头。如此熟悉,如此强烈。以至于每当它诞生时,我无法思考,无法行动,无法下判断,甚至不知不觉中,推着自己往这个想法的方向行动。
当出现放弃念头时,可能藏着这样的逻辑,如果他人、世界,不能被“我”说服。“我”就会产生毁灭欲,所以要通过放弃,也就是毁灭掉这件事,来表达我的意志,我不能达成在这个事情上说了算的需求,我就要在毁灭这件事情上说了算。
比如常说的是没办法、我太懒了、没时间、哪来的时间呢?因为懒,因为没时间,可以心安理得地蹉跎岁月,告诉自己不成功不努力,不是我能力问题,只是我懒。
懒, 看似是惰性,其实是,不敢去尝试。因为尝试意味着,“我”得去做选择,然后“我”被暴露了,如果有挫败,就意味着“我”是没有能力的。
相对于“我是懒的”,我们更难接受“我是不行的”,因为懒意味着,假如我勤劳就能把事情做好,所以懒惰,就还是给“我能行”留一个空间。
关于自恋,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去行动。因为行动必然会,打破你想象中的自恋,同时又能发展出你的真实能力,而增强你的真实自恋。
内心有个声音说,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可以控制的,只要我用心努力,一切都可以实现。这样的想法让人心态很好,但也容易伴随着一些恶习,比如拖延自大。
“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可以控制的”,“我可以说了算”这样的念头是,不可能的绝对化要求,如果拿它当做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那只能被打脸。
没有谁可以绝对地掌控任何事情,只能说“我大致上可以基本掌控这件事”,而最终的境界是,我发现,“我”只能“顺从”事情本身的道理。
总结:
自我实现的预言,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观点是,观看一部叫做《秘密》的电影。它讲述了一种很神奇的体验,叫想什么来什么。
第二次接触到这个观点,是李笑来老师讲的,知道了叫自证预言,就是,说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不是很神奇?神奇的很。
第三次是现在,什么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个人的想法变成了他的语言,他的语言在改进着他的行为,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形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
在这个逻辑链条上,能改变的只有第一个环节,其他的环节是自动形成的,基本上不可能打破。认识到这一点,对我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
当我在“好好、嗯嗯”中,迷失自己,习惯向外获得认同。可能就是取悦症的初级表现吧,感觉对别人说不,拒绝别人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但现在想来,不让别人痛,就会让自己痛。认识这个世界,正确的顺序是,我好,你好,世界好。对自己,不断的打磨技能,对别人,有界限的帮助,对世界,接纳。
谢谢,心想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自证预言,你有什么想法,要和我分享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