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电影短评

2019年,《误杀》从印度经典电影《误杀瞒天记》中走来,因其独具匠心的戏剧化“再创作”而爆红。然而两年后,翻拍自美国冷门高分电影《迫在眉梢》的《误杀2》却未能获得和第一部一样的完美收官。

在我观看了《迫在眉梢》和《误杀2》两部影片后,对于《误杀2》的争议,我以为《误杀2》能够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给了我们一种来自“汉语”作为媒介语的力量,“汉语”的背后是一个中国父亲的故事。

《误杀2》运用多种蒙太奇手法进行明暗双线叙事。主线是在讲,一位父亲为了拯救患病的孩子,不断努力挣扎的故事。而复线,则是在讲公众是怎样一步步愤怒和觉醒的。

《误杀2》和《误杀1》相比,我以为最可憾的地方可能在于对第二条复线——公众觉醒的叙事上。《误杀1》对于公众这一特殊“角色”的刻画可以说做到了极致,这种极致既体现在叙事过程中的细节描写,也体现在觉醒——这一全局高潮是怎样一步步从呼之欲出到勃然喷发的。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这一切本来就不公平,我们可以为了生活忍气吞声,可以接受卑微地活着,但是他们不能像虫子一样把我们随意踩死。

所以我必须要演一出戏,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恶人,让你们所有人都害怕,我才有可能会赢。但是现在看起来,我从一开始就输了。

做错了就必须受罚,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无论你是谁,又身处何地,你都要学会接受。不过也有些事情,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要随波逐流。你要相信,生活,永远都是充满希望的,哪怕是最卑弱的一束光,也象征着清晨很快就要到来。

我不会消失,我会随着这颗心脏的跳动,一刻都不会离开你们。想我的时候,听听它的声音,都是我在说——爱你们!

他们的光太弱了,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看得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误杀2》电影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