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仰、知行合一”助力师生共同成长四校德育联盟主题研讨会发言稿

“坚定信仰、知行合一”助力师生共同成长四校德育联盟主题研讨会发言稿

知行合一重在践行


作者 | 澤曲

尊敬的廖敏老师,各位上海的同行们:


大家下午好!共康桑!

01

非常荣幸接到上海信息学校廖敏老师的邀请,来参加本次“坚定信仰、知行合一”助力师生共同成长的主题研讨会。

围绕今天的主题,我想在这里以廖敏老师的藏族朋友的身份和职业教育藏族同行的身份和大家聊聊:“知行合一  重在践行”

我是西藏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汉语文老师,同时也兼任学生工作处负责人的工作,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写作。

先来给大家讲讲我和廖敏老师的故事:记得,2014年年底在广西南宁参加全国中职生风采大赛颁奖典礼时认识了廖敏老师,当时和廖老师一起同登奖台被授予“杰出指导老师奖”。

想想,时间如驹过隙。都过去了6年多了,这中间我们也在微信上有来往,记得2015年年底我在海拔4900米的昂仁县阿木雄乡驻村时,因为那里的条件十分艰苦,我在朋友圈里晒了几张牧民家的孩子的照片。廖老师和许多爱心人士立即联系我,问我需不需要帮助。当时廖老师还组织班里的同学给我们那里的小朋友募捐,托我给孩子们买玩具和糖果。

我们相隔数千公里,却感受到了廖老师和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学生们的无私关爱。

这种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对于廖老师身边的上海学生和远隔万里的西藏阿木雄乡的孩子。

虽然西藏和上海的时空距离很遥远,但廖敏老师通过微信和我建立起联系,架起一座桥梁。她的行动,让我们西藏偏远地方的孩子和上海大都市里的孩子们有了接触,我想那时候廖老师班上的同学一定还记得。

做了,就会留下痕迹,在孩子们的心头。


02

倘若我们只是看到了、知道了、想到了、然而没有去做,那将会留下多大的遗憾。我们也将失去那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对学生也是对我们教育者自己。

今天我们谈知行合一,在此我粗浅的将“知行合一”理解为知道和做到合二为一。(至于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由于太大,就不在这里探讨。)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知道的,我们的学生有时候知道的反而比我们还多,可难就难在这个“行”上。

教育学生,特别是我们中职的学生,落脚点更应该是在这个“行”,也就是做上面。

这次本来和廖老师约好是要在他们学校举行的,但是由于疫情和种种原因。没能见上,留有遗憾。可是很好的是,现在网络又一次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我们没有停留在想想算了的层面,我们接受邀请,我们调整自我,我们都来了,我们都在做。

正是因为做,我们才有了这个开网上座谈会议共同分享和相知相识的机会。

怎么做?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师肯定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我想从事教育工作的每名老师也都是有自己的方式方法。

关键就是怕,有些老师他不去做,或者他是被动去做。他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行业,一开始进到这个队伍中的时候就带着一万个不情愿,于是开启了混日子模式,混到后来自己都开始害怕自己。

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因为周围这样的人如果多了,也是会将你拖下水的。

其中的道理在此就不深究,网上有一幅图,叫《好单位和坏单位》,不知大家看过没有?可以下载来看看。


03

做,就是要见贤思齐。作为老师我们要向优秀的同行看齐;作为学生要向身边优秀的人看齐。

我们都知道:因材施教。

可在做的时候我们往往忘了要因材施教。忙考核忙评职称,忙着开各种会议,忙这忙那就是忘了因材施教。

践行,就是去脚踏实地的做。在做的过程中牢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身体力行地去感染学生。

记得有一回在上课,有个叫XX的学生迟到了。他说是在外面读书,忘了看时间。没有听完他的解释,我还是让他站在了后面。

放学后,我收到了XX发来的短信,短信的内容很难听,他在质问我对他不公平。当时我看了就很来气,立马在屏幕上敲出一些难听的话想发过去,可是写完我又删掉了。我想到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于是重新组织语言,站在他的角度,以理解的口吻发给了他。

那之后他也没有再迟到过。没想到,这条信息他一直保留着,说是鼓励了他。现在他是一名公安干警,偶尔也给我打电话联系。

践行,并不容易。

我想在座的老师们肯定也有不少这样的故事,因为在教育中,不只有传授知识这一层。我们常怀着一颗教育的初心,一颗人民教师为人民的心去做,实实在在的去做,做了之后再去反思,我们会发现我们中职的学生因我们,他们也可以过得很精彩。

这次来上海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机会再聊,记得互加微信。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谢谢廖敏老师。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扎西德勒!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定信仰、知行合一”助力师生共同成长四校德育联盟主题研讨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