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卡93

我感恩我拥有:

1、谢谢您,师父!

今天对14章《如何阅读想象文学》进行检视阅读,原本以为阅读文学类作品,应该比阅读论说性作品更简单,感觉文学类作品就是把一个道理化开了,泡开了写,就像阅读诗歌,我们说读诗如泡茶。感觉阅读论说性的作品,会更困难一些,觉得他好像就是动物身上的经脉,植物身上的枝丫。

但是读了这一个章节,真是吓了一大跳,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作为老师的自己,要是把那种错误的认识说给学生,该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啊!

检视阅读:

a、提取关键词:矛盾说法、文学品位。读完这一章节之后,我觉得一个是前面的矛盾说法让我大开眼界,一个是后面的文学品位是我所追求的。

矛盾说法:第1个矛盾的说法,阅读想象文学的问题比阅读论述性作品的问题更为困难,而一般人却似乎更广泛的拥有阅读文学的技巧。第2个矛盾说法,以娱乐为主的读物,比教育为主的读物容易讨好,但要知道为什么能讨好则比较困难。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类比,他说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但是我们知道作者的知识比较丰富,所以他说,要将这个重点说清楚,需要对美学做更进一步的分析。(我对美学知识是欠缺的)

b、作者在概论部分的最后一段,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一开始我们会从否定的说法谈起,而不建立一些规则,其次,我们要用类推的方法简短的将阅读非小说的规则转化为阅读小说的规则,最后在下一章我们会谈到阅读特殊形态的想象文学时所发生的问题,像是小说、戏剧与抒情诗。”而且作者在接下来的第1个小章节《读想象文学的“不要”》确实是从否定的说法来谈起。第2个小章节《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他说了这样子的话,“为了让上面所谈的不要的指令更有帮助,一定还需要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些建议可以由阅读论说性作品的规则中衍生出来。”由此可以看出,这一个章节作者选取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来进行阐述的。

分析阅读:

a、在《读想象文学的“不要”》里,前三个自然段,作者写了论说性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差异,并由这个差异而衍生出前两个否定的指令。

首先论述的是两种文体的目标有差别。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这就导致了两种作品对心智有不同的诉求。我们都是经由感官与想象来体验事情,都是运用判断与推论来理解事情。因为我们要去体验,所以作者提出了第1个否定的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接下来的5、6自然段,就是来分析这件事情。作者把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对比着来写。在第5段里,作者说,我们无论读什么书都是要有主动的阅读方法,但是在阅读论说性作品的时候,要随时保持警觉,在读文学类作品的时候,我们要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让故事来贯穿我们,打开我们的心灵接纳它,也就是深入的去体验它。在第6段里,作者说论说性作品塑造出我们活着的真实世界,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逃到文学作品里去满足我们平时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作者说:总之,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

b、接下来第7~9段,作者论述了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基本不同造成了另一个差异,因为目标不同,所以写法也必然不同,想象文学他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那就会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从这里就可以得出另一个否定的指令:在想象文学中你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论说性作品是教导我们基本的原理,而文学类作品则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

c、10~13段介绍了最后一个否定的指令: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首先,“真理”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就是一种写实,一种内在可能性,或与真实的神似。用不着像在做研究和实验一样,来形容生活的事实或社会的真相。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不是共通的。论说性的作品就不一样,最后读者可能会得出与作者共通的观念。

作者以读哲学为例,读完一本哲学的书之后,我们会与作者建立沟通,来考验这本书,与大家共通的经验做对照:第1,这是真的吗?第2,我们也有这样的感觉吗?第3,我们是不是总是这样想,却从来没有意识到?第4,以前或许很模糊的事,现在是不是却很明显了?第5,作者的理论或说明虽然可能很复杂,是不是却比我们过去对这个观念的混淆来的清楚,也简单多了?看了这5点,总是感觉这是作者的理论转移并在读者思想中慢慢扎根的过程。但是具体的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但是呢,我感觉从意识潜意识这个角度来理解,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这样。(根据这5点,下面就是我感觉中的图示:哈~)

图片发自App

今天就先读到第14章的第1个小章节吧,没有师父的领读,好吃力!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恩卡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