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前从没想过,现在竟然会留在家乡做了最安稳的工作。
小时候对未来幻想最多的是流浪,小学时最崇拜徐霞客,就是那个不务正业,各种远游,把自己的见闻写成日记就顺便名流千古的男人。周末的时候,胆敢带着邻居小女孩和我一起徒步走到十几里外的山里面,想去寻找点不一样的风景,终于走到精疲力竭,日落天黑,除了又累又饿,却没什么有趣的新发现,两个人又手拉着手从远方走回了家。幸而在晚饭前赶回了家门,两家的大人始终没有发现我们的这次冒险。
中学时,陷入了对三毛的迷恋,毕竟除了流浪,她还有一段惊世骇俗的异国恋情,自闭、抑郁、流浪、沙漠、才华,把这些词汇集一身的女人仿佛有着令人眩晕的魔力,让人对她不可自拔。高中时,以为自己考上大学就可以远离家乡,就可以开始天高地远、满世界流浪了,每天想的都是以后要先去日本还是先去英国,关注的都是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
还记得课间看到《意林》上一个故事,一个女孩每年换一个身份去一个国家,做一个不同的工作,游历十几个国家后竟被怀疑是间谍抓了起来。这个女孩被我羡慕了很久,可是没想到高考后填报志愿的一时大意竟扭转了整个故事的走向,两个看起来差不多的专业背后竟有着天壤之别,稀里糊涂把最想选的专业变成了最讨厌的职业。自己犯的错,只能自己买单。进入大学后,渐渐接受未来不可能按照自己预期的那样发展了,于是把四年期间的所有寒暑假都拿来穷游,只是想要弥补心里的遗憾。但即便如此,未来终究不一样了,我还是走到了现在的位置,step by step。每一步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2、以前从没想过,现在竟然会甘于平凡。
曾经的自己多愁善感,敏感极端,好强争胜,自尊心极强。有几个小时候的趣事,我还清楚地记着细节。三年级时,写作文用了一个成语“欲速则不达”,结果被语文老师怀疑抄袭,我满面通红地在全班同学面前站起来,先发誓是自己写的,然后背成语、造句,拼了命想证明自己没有抄袭。又有一次,学校的学期末表彰大会,破天荒地居然没有在“三好学生”名单里听到自己的名字,我一再怀疑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老师把我的名字念漏了,直到看着其他同学一个个欢欢喜喜地上台领了奖,才相信名单里真的没有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是失落,一直高昂的头第一次深深地低下,不想再听台上一句话。我远离热闹的伙伴们,独自气愤又难过地背上书包回了家。还有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老师初步选定了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去参加市里的比赛,后来名额限定只要一个,老师就让我们穿戴整齐去学校进行最后的彩排和选拔,那个周末我穿了自认为干净整洁的白衬衣,而那个女生却穿上了一件亮闪闪的金黄色蓬蓬裙,也许是服装的原因,也许是朗诵的原因,最终那个蓬蓬裙女孩去了。从此,高中,大学,每次的新学期自我介绍,我闭口不提朗诵,蓬蓬裙也被列入了终生黑名单,从没穿过,以后也绝不会穿。
家人毕竟最了解自己,还记得父亲在学生评语手册里写上的那一句,“该生勤奋好学,但自尊心强,望老师关注”。最让我铭记的是他在期末试卷上写的另一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以为自己考第一就能得到表扬,看到父亲面无表情写下这个签名的时候才知道,只要不是满分就还不够。我一直奋力奔跑,追逐那个“满分”,努力想要“更进一步”,可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渐渐觉得累了,不想追了,跑不动了。
这一路奔跑,我只顾着快些再快些,离目标近些再近些,已经错失了太多。现在只想要停下来,平凡也许也不错。
3、以前从没想过,现在竟然能跟家庭和解。
这个以前没有那么久远,人开始跟父母有了鸿沟大多是自我意识觉醒之后,才开始想要挣脱父母或者说“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也曾经深深地憎恨自己的父母,恨他们关心弟弟比自己多,恨他们只关心成绩不关心我,恨他们没能给自己提供更安全更温暖的童年,恨他们不像别人的父母一样。
在那充满恨意的几年,我故意疏远家庭,疏远父母,不回家,回了家也故意当哑巴,不说话,不表达,让自己变成一块石头,或者说是炸弹,要么一言不发浑身冰冷,要么一言不合就爆炸。即便是突然发作冷着脸摔碗摔盘,摔完之后也从不开口解释,搞得父母莫名其妙,怒不可遏。当母亲用几近哭泣的声音绝望地问我,“你为什么就不能开心一点,到底是哪不对了”,我心里甚至还有一丝窃喜,幼稚地以为这就是因果报应,你们让我不开心,那我也让你们尝尝不开心的滋味。这种病态心理持续到最后,我自己也痛苦不堪,不再回家,干脆就在单位当个假期也早起赶工的加班狂,疯狂工作,严苛地对待自己和别人,业绩却并不怎么样(现在想来,这种状态业绩能好才奇怪),工作压力混杂着对自己,对家人的不满,终于我撑不住了,身体首先垮了下来。
母亲毅然决定来单位照顾我,在单身宿舍里整整受了我一年折磨。那一年,一心想要远离家庭的我不得不跟母亲整日相处在一起,仗着自己的虚弱我反而有意无意地刁难她。她用心准备了饭菜,我就挑剔汤太烫,菜太咸,直接把盘子推到一边,不动一下。等她早早把饭做好,把汤凉到温度恰好,我就嫌弃菜太单一,嫌弃她不会做饭。她专门去报名家政培训班,放弃每天午睡时间去学了一个月的做菜,她以为她可以让我满足了。我开始生气她洗菜噪音太大,影响我休息。她蹑手蹑脚提起了满地的菜,轻轻关上门,下了楼,一个人坐在石凳上择菜。一年的时间,每件事我都能找到机会对她发一通脾气,她只能忍耐着、迁就着。一年快结束了,终于我再也没办法找她的茬,终于这对母女能够开始一起散步。公园里,一前一后,两个人一言不发地默默走路,她不敢主动说什么,怕稍有不慎哪句话就惹我发飙,只是看着迎面走来的那对母女叹了一口气,那对母女肩并肩,手挽手,谈笑风生。
终点快到了,我停下脚步,盯着前面的路灯问了一句,“为什么你和我爸小时候一点都不关心我?从来不管我过的开不开心?”
“怎么会不关心你?只不过那时候忙着赚钱,只想让你们吃饱穿暖,哪里想到那么多。”她立即就反驳了,“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啊……”她的声音很小,像是犯了错不敢承认的孩子。
我不敢扭头去看身后的她此时是什么表情,只能倔强着留下背影,仍旧一言不发走完了剩下的路。
感谢母亲那一年的付出,没有她无底线的包容,就没有我现在的悔悟。现在当然也会有争吵,虽然我还不能像别人家的女儿一样,跟家人无话不谈,做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但我终于能跟他们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聊天了。
家人,不就是能够围在一起吃饭聊天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