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同学情

      今天是我的中学母校广州七中130周年校庆,今年也是我们七三届高中毕业45周年。应母校邀请及七三届二连同学会组织,老同学们相约一起回到了学校。广州七中的祖先是由美国教会创办、成立于1888年的培道女子中学,当时的校址在珠江长堤的五仙门、即现在解放桥引桥脚的位置。后因五仙门校舍不够用,校方于1906年在东山牧鹅塘买地1460多亩,开始兴建新址校舍。培道校舍是由澳大利亚著名建筑师 亚瑟·威廉·帕内 设计兴建的。建国后,1953年改称“广州市第二女子中学”,1956改为“广州市第三十中学”后男女生兼收,结束了女校教育,1962更名为“广州市第七中学”至今。1969年9月,我从中山二路小学毕业,正值文革期间,当时按片划分,我们班被划到了七中,记得当年兵荒马乱,父母下放干校,弱小的我跟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七中校园,印象深刻的是红砖绿瓦的教学楼、参天浓密的大榕树、大操场上的人山人海,榕树下舞台上的高音喇叭……。纷乱之中,我被告知分在了二连二排,随后连教室都不知在哪儿,就打起背包、拎着水桶列队行军,到了广州东郊的东圃公社棠下大队学农劳动,我的七中经历就是这样在匆匆之中开始的。今天见到许多老同学,聊起当年进七中时的情形几乎都差不多,都是13、4岁的懵懂少年、都是被命运抛起落下的一粒尘埃。大家聚在一起,回想当年在这里度过的青春时光,真是感慨万千……,广州建筑机械厂学工、广州军区元岗射击场学军、从化灌村石坑农村分校,以及七一年战备野营拉练、七三年邓小平复出整顿时七中组织的数理化大会战,当年荣耀一时的七中管乐队、七中宣传队、七中外事参观接待…等等,一件件往事、一个个故事勾起了老同学们心底深埋着的对七中母校的感怀!除了老同学外,我还见到了当年二连的连长戴国雄老师,他居然还认得我,老师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记忆力超强,还能记起四十多年前许多学生的名字。我驻足七中校园,凝望着红砖绿瓦古朴的教学楼,仿佛回到当年在教室里和老师同学们的朝夕相处,看着操场上列队的学生,似乎又听见当年一连至五连整齐嘹亮的军训口令,来到科学楼,好象又在化学实验室,听着杜老师的京腔“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儿”……。然而,今天在校庆日上,我见到了标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校友签到台,一下子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联想起母校七中130年来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历史发展!我们这一届老同学从这里走出校门已有45年了,前有先驱,后有来者,回顾这45年,往事并不如烟,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精彩,现如今男女同学们已经全都退休回家了,正在欢度着各自的精彩余生。

        在七三届二连同学会会长李钢同学的提议策划下,同学会理事欧锦森同学、罗伟日同学、刘穗枝同学、蒙小燕同学、于小文同学等热心老同学的具体筹划实施,二连和五连130多位老同学在校庆活动后,相约共进午餐、欢聚一堂、追忆往事、畅想未来!大家感恩七中母校、感怀四十五年同学情!共同举杯祝愿七中母校常青藤、桃李满天下!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2018.12.8.母校130周年校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十五年同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