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鉴赏《守岁》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赏析:

贞观之治年间,国家繁荣强大。在除夕守岁间出现了皇宫里外迎新年,辞旧岁的繁华景象,唐太宗为此作下此诗。这首诗选用诸如“辞”、“去”、“带”、“入”、“舒”、“卷”等一系列动态词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清新可读。它属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

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以夕阳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来点明皇上于宫苑逢除夕,暗示题旨,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紧承首联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际——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过去了;暖气回升,和煦的春天来到了。在这里,诗人从时令的转换角度给人以温馨的快意,酿造了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气氛。

第五,六句“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出句叙写梅花绽开,阵阵飘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对句紧扣首联对句突出宫中守岁的景象: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光辉灿烂;摆上供品,敬神祭祖,守岁辞旧。显得热烈而庄重。

最后两句“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紧扣“守岁”,由宫廷而至天下,推而广之.概述举国欢庆、共度良宵,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从而浓化了宫苑守岁的热烈气氛。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赏析:

《守岁》是苏轼在嘉祐七年(1062)年末写的。当时恰逢年末,苏轼一人在外,因为不能与父亲弟弟团聚,又回想起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便写下三首风俗诗寄给弟弟(子由),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守岁》是其中的一首。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两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以这样六句开头,意在说明这个风俗的存在并无道理。其实,诗人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到底“守岁”是否有道理呢?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六句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瞌睡,却还要勉强欢闹。“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时都有过的感受,诗人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了不少亲切感。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四句与开头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470鉴赏《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