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庞氏骗局,终欣欣向荣?看懂行业之一“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曾经的健身产业,流行着一种套路:

-筹够资金开一家健身房。

- 还没装修好,就找了一批销售地推人员,每天拉人办卡办会员,以极高的折扣,极低的价格。

- 等交的费用够多,马上又开第二家。

- 但是自由竞争的市场,毛利率是不可能那么高的。每新开一家健身房,还是得有一定的投入。

- 如此不停复制,直到自己觉得,欠下的外债(办卡的人来练会造成经营成本),可能通过营业额+本钱都不一定能承受的时候才停止。

- 接着,好戏上演,私教各种推销卖课,本来4个月的增肌课,适应俩月,巩固仨月,硬是撑到9个月。

- 满大街的推销员用传单挡你的眼,非要你停下脚步。

- 健身房老板每天祈祷,大家办卡却没空练,变成“死卡”、“死课”。

- 赚不到钱的健身房入不敷出关门跑路,教练、店员改换门庭。

那么,健身行业接下来几年前景究竟如何呢?

产业现状

全国现在有健身房,登记在案的是4万来家。其中3成是大型的健身俱乐部。其余是小型健身工作室。

每年报考健身教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就有18万。目前累计持证人数全国是8万。无证上岗人数不计其数。

但本地新闻频道不乏关店潮报道,从早两年疯狂开连锁,到现在纠结于维持死课率(买课却不上课)还是提升续卡率。健身房经营回归相对理性。

市场需求-肥胖和亚健康

让很多人震惊的是,中国的肥胖率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从1992年肥胖人口的3%比例到2015年,上升到了12%。当然这里的肥胖是从体脂率角度统计,而非体重。

而且健身不仅仅解决肥胖问题,同时也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中国的亚健康人口比例是54%。2017年淘宝统计的体检产品的销售量上升了140%。

从17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了3.5万,其中人们会拿出2.5万用于消费。面对如此之大的身体健康负担,而持续增长的可支配收入,不得不说,健身产业还是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政策激励

2014年,国家出台的46号文,带动全国健身行业的发展。

18年的7月,体育总局推出《全民健身指南》,给到老百姓权威的健身建议。

同年8月,体育总局更是自创“科学健身18法”,在keep首发。

产业威胁

但目前最大的行业问题就是,健身房自己服务缺乏创新,百年如一日地卖课、督促训练。中间掺杂着强制卖课、办卡等让人厌烦的推销行为。

而以keep为首的互联网平台则衍生出了卖营养品、运动装备、健身在线课程、甚至是保险、医疗、比赛、社交活动、旅游等等的配套服务。让健身更富乐趣。盈利模式相对健身房要丰富许多。

(健身APP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一般通过APP来健身的一般是健身小白、或者没有太多时间去健身房的业余健身人群。通过APP的健身方式总是带点儿不科学和不专业。怎奈健身房现在每天发传单,对焦的80%的人群也都在这群“非专业小白”身上。健身房的教练们一边鄙夷着Keep,一边心里不知道多酸。因为人家的在线课程、电商交易、广告不知道卖的多好。

未来的趋势

我觉得健身行业在短期内,市场还在蓬勃成长。毕竟肥胖人口的增速、亚健康人口的市场基数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支撑健身行业的红利。其次互联网产品的闭环还在打造中,也还没能把健身需求全方位地满足。预算充足的消费者,还是会报班卖卡以求得最快捷的效果。

长期来讲,最成熟的模式,应该是以APP作为接触消费者最便捷的平台,打通上游的健身用品供应、在线健身课程,和下游的一对一健身指导以及线下健身场馆的联合模式。或许会有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出现,亦或者短期以keep为平台,各地健身房为门店的行业分工出现。从而在健身消费、健身饮食、健身教育等等提供最完整、最有效的一套方案。

希望未来健身可以覆盖各个年龄段、各种运动爱好、各种生活场景。让每个人少花一点儿钱,又能更健康。

当然,选健身房一定要留个心眼,那种装修都没好久疯狂拉你办会员的,你就等着被教练疯狂推销卖课吧。还不如找个离家近的小场馆,教练也美美哒。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庞氏骗局,终欣欣向荣?看懂行业之一“游泳健身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