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下
(接上文)
杨维桢曾触忤元丞相达识帖睦迩。
那么,这位达识帖睦迩丞相,又是何等人呢?
达识帖睦迩(?~公元1364年),又译作达识帖木儿、达世帖睦尔;元康里氏;字九成;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朝大臣、中书左丞相康里脱脱之子,元顺帝朝中书左丞相铁木儿塔识之弟。入国学为诸生,读经史,能通大义。初以世胄补官,为太府监提点。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时,累拜中书平章事,出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兼知行枢密院事。独当方面,但所任非人,又卖官鬻爵。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张士诚军逼杭州,即逃往富阳。苗军帅杨完者击走张士诚兵,倚杨完者以为重。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招安张士诚,授张以太尉之职。次年(公元1358年),以杨完者军无纪律,多为不法,与士诚定计,除掉杨完者。后为张士诚之弟张士信所逼,徙居嘉兴,饮药而死。
触忤丞相,后来,杨维桢徙居松江(今属上海市),筑园圃,名其居曰小蓬台,门上张贴文字云:
客至不下楼,恕老懒;
见客不答礼,恕老病;
客问事不对,恕老默;
发言无所避,恕老迂;
饮酒不辍车,恕老狂。
其诞情傲世如此。
在松江时,杨维桢与张堰(今属上海金山)杨谦、廊下(今属上海金山)陆居仁、吕巷(今属上海金山)吕良佐等交往甚深,吟咏唱和,诗赋相乐。
那么,杨谦、陆居仁、吕良佐又是怎样的人物呢?
杨谦,江西吉安吉水人,字伯恭。补国子生,授龙兴路学正。元惠宗(顺帝)至正(公元1341年~公元1368年)兵兴,上书言用兵理财之策,不纳,遂弃官归隐。入明,累荐不就;明太祖洪武(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中卒。
陆居仁,生卒年不详,元松江华亭人,字宅之,号巢松翁,又号云松野褐、瑁湖居士。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以《诗经》中乡试,隐居不仕,教授生徒以终。工诗文,擅书法,书学“二王”,为松江书派的先导。与杨维桢、钱惟善交游甚深,殁后同葬干山【今上海松江(松江镇)西北天马山。】,世称“三高士墓”。有《云松野褐集》。
吕良佐(公元1295年~公元1359年),字辅之,松江府华亭县人,号璜溪处士。性至孝,不肯出仕。好学多才,与杨维帧、陆居仁交往甚密。元顺帝至正年间,战乱频起。总帅知其有奇才,以华亭尹之职相授,他却情愿以平民身份议事。总帅更觉其贤,命他自集乡勇保护乡里,黎民得而安生。
当日,吕良佐倡设“应奎文会”于家中,左右筑龙门,请杨维桢为主评,凡投文中名者,即称为 “登龙门”。一时天下学士,慕名赴会,切磋诗文,投卷甚众。
据载,杨维桢在酒宴文会之中,酒酣兴起,笔墨横飞;有时,他头戴华阳巾,身披羽衣,稳坐船屋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之曲;有时,他招呼侍儿高歌,唱《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凤首琵琶,琵琶顶部状如凤首,故称。】,与之相和;其时,在场宾客全都蹁跹起舞,时人以为此乃“神仙中人”。
明朝立国,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派翰林詹同奉印登门召杨维桢纂修礼、乐之书,他婉辞不去,答曰:
“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耶?”
以明不仕两朝之意。
为躲避官府,杨维桢回到了故乡全堂。行进间,朝廷兵丁追至,路遇,杨维桢故意将“紫旸宫”念作“柴汤官”,兵丁以为他识字不多,便放任其自去。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杨维桢再被有司催促,无奈,他只能赴京,其时,赋《老客妇谣》一首,再明不复出仕,其词云:
老客妇,老客妇,行年七十又一九。
少年嫁夫甚分明,夫死犹存旧箕帚。
南山阿妹北山姨,劝我再嫁我力辞。
涉江采莲,上山采蘼。
采莲采蘼,可以疗饥。
夜来道过娼门首,娼门萧然惊老丑。
老丑自有能养身,万两黄金在纤手。
上天织得云锦章,绣成愿补舜衣裳。
舜衣裳,为妾佩古意,
扬清光,辨妾不是邯郸娼。
抵达南京,,见到朱元璋后,杨维桢称:
“陛下竭吾所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
留南京百有一十日,待所修书之叙例略定,即祈归家。
朱元璋碍于杨维桢名望太大,不敢过于勉强,只能放他回乡。
杨维桢行前,宋濂赠诗曰:
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
至家,易箦,急撰《归全堂记》,掷笔而亡。
杨维桢曾做绝命诗云:
昨日追随阿母游,锦袍人在紫云楼。
谱传玉笛俄相许,果出金桃不外求。
杨维桢的大节细行,以上点采,或可见其一二。
关于杨维桢的才学,不说其他,此处仅言其文学。
杨维桢在诗、文、戏曲方面均有建树,历来评价很高。他号称元代文坛领袖,其“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独领风骚40余年。
这位文坛翘楚的文学称就,人们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元人张雨在《〈铁崖先生古乐府〉序》中说:
“三百篇而下,不失比兴之旨,惟古乐府为近。今代善用吴才老韵书,以古语驾御之,李季和(李孝光)、杨廉夫(杨维桢)遂称作者。廉夫又纵横其间,上法汉魏而出入于少陵(杜甫)、二李(李白、李贺)之间,故其所作古乐府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人之望而畏者,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
元末明初宋濂为杨维桢所作的《杨廉夫维祯墓志铭》称:
“元之中世,有文章巨公,起于浙河之间,曰‘铁崖’君,声光殷殷,摩戛霄汉,吴越诸生多归之,殆犹山之宗岱,河之走海,如是者四十余年乃终。”
“君童子时,属文辄有精魄,诸老生咸谓咄咄逼人。既出仕,与时龃龉,君遂大肆其力于文辞,非先秦两汉弗之觉,见诸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夺人目睛。其于诗,尤号名家,震荡凌厉,骎骎将逼盛唐;骤阅之,神出鬼没,不可察其端倪。其亦文中之雄乎?名执政与司宪纪者,艳君之文,无不投贽愿交,而荐绅大夫与岩穴之士,踵门求文者,座无虚席,崖镌野刻,布东南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维桢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根柢於青莲(李白)、昌谷(李贺),纵横排奡,自辟町畦。其高者或突过古人,其下者亦多堕入魔趣。故文采照映一时,而弹射者亦复四起。”
清人顾嗣立:
“廉夫上法汉、魏,而出入少陵、二李之间,故其所作,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至正改元,人材辈出,标新领异,则廉夫为之雄。而元诗之变极矣!”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杨维桢传》
2.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之一百十五《艺苑》之《杨廉夫维祯墓志铭(宋濂)》、《铁笛道人杨维祯自传》
3.明·李梴《医学入门》卷首\集例《历代医学姓氏·杨文修》
4.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卷七十七《元·杨维桢传》
5.清·陈衍《元诗纪事》卷十六《杨维桢》
6.明·程敏政《明文衡》巻六十《铁崕先生传(贝琼)》
7.清·顾嗣立《元诗选》初集•辛集 (上)《铁崖先生杨维桢(古乐府复古诗铁崖先生集)》
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八·集部二十一《铁崖古乐府/十卷》
9.明·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七《周张士诚》
10.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元纪三十三·顺帝至正十九年(己亥,一三五九年)》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