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时能够宽容大度、与人为善,便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若逝后仍能福泽大众,更应受到世人景仰。
2015年前后,古城很多村里都建起楼房来作为办公地点。而长河村的村部条件简陋,仍是原来村中小学留下的几间破旧瓦房。
其时,长河村的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在全市乡村中是首屈一指,若想做个环境好点的村部,自然不在话下。至于王森林为何迟迟没有动手去做,理由挺简单。因为他发现在西方的多数发达国家里,最漂亮的建筑往往都是学校和医院,但政府部门的建筑却是普通。而且这种现象并非发达国家独有,就连尚处温饱阶段的古巴也是如此景观。
对于上述现象,王森林很是欣赏和感慨。另外,他想等全体村民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后,要在村里建立一个养老院,然后才会考虑村部修建。
林家奶奶曾留给王森林一笔资金。这些年,他始终遵从与林娜娜的约定,一直坚持在做慈善事业。譬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他以老人名义捐了十万元;从2005年开始,他参与了当地的爱心联合会,每年以老人名义捐款数万元……如今,面对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他决定要用林家奶奶的那笔钱,在村里建个环境优美的养老院。
养老院的选址,定在现今的村部位置。同期开工的还有村部和卫生服务站,均与养老院紧紧相邻。王森林如此安排的用意是,既可随时关注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又可及时提供健康保障。
16年年初,养老院工程破土动工。王森林特意请来林娜娜,参与了奠基和剪彩。同年8月底,工程全面竣工;中秋节前,院里迎来了第一批的老人群体。
长河村养老院,占地面积约有三十余亩。进入大门是环境优雅的宽广院落,里面布满了绿色植被与树木花草;还有假山、喷泉和休闲亭,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郭刚老人和村里的苗木花卉基地。
院落中间,林家奶奶的人像雕塑最为显眼——她面带慈祥,栩栩如生。这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生前与人为善,逝后造福他人!原来,在养老院修建之前,王森林就与当地政府有了约定:他以林家奶奶的名义无偿捐赠所有投资,但此养老院只要存在一天,就必须同时保留这位老人的人像雕塑!
正面是幢三层大楼,每层均有十间房间。一楼是服务大厅和储藏室,二楼是书画室、棋牌室和阅览室等,三楼是健身房和歌舞活动中心等。
左侧是三幢回廊相连的五层大楼,配有专用电梯,全是老人们的住宿房间。每层均配有大型的热水器,可以长时间提供开水;每幢每层有十间左右的独立房间,一般根据个人需求可选择一人独住,或是两人同住;同时,每个房间都配有专用的桌椅、衣柜、彩电、空调和独立的卫生间等等。右侧是排洁净宽敞的平房,那里是养老院的食堂和餐厅。
养老院环境优雅,设备齐全。这里招收了多位的专业护理人员,吸收了村里的不少青壮年妇女来作为护工;这里房间众多,可以同时接纳200至300位的老人;这里满足了本村的老人需求,他们可以享受村里的补贴,基本属于免费入住;这里也可接受外来的老人入住,但需收取相应的成本费用……
王森林的母亲刘英于05年退休后,便一直是和老伴王永前同住。但养老院建成后,两位老人却是强烈要求入住。住就住吧,只要老人喜欢,况且那里多是同龄人,大家也有共同的经历和话题。
王森林赞成了父母的想法。然而,他在收费问题上却是没有丝毫照顾,该收多少还是收了多少!他的父母没有抱怨,倒是作为养老院院长的堂姐王芳,反倒对他有了埋怨:“森林哪,你就是死心眼,连自己爸爸妈妈的钱都不能免些吗?!”
“肯定不能!因为我爸我妈得先带好头,再说他们也有退休工资!”王森林说的是实话。
后来,倪副厂长因老伴去世也住了进来,但入住价格同样没给优惠(其时,倪梅姐的丈夫已调任古城市公安局局长,她也回到了古城,而且他们之间多有走动)。而郭刚老人住进来时,却是仅收了一半的费用;因为村两委研究认为老人对村里有着特殊地贡献,所以由村里补贴了一半的入住费用。
“一日为兵,终生是兵!”“当兵不后悔,不当兵的后悔一辈子!”这两句深刻诠释了,每位有过军旅经历的人,都会具有坚强信念和无悔人生。
2016年元月初,由一位河南籍的战友牵头,组建了一个连队的战友微信群——《梦回巨石山》。群里的战友,从七十年代至今,人员包含全国多个地区;时间跨度之长、人员分布之广,令人咋舌!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个进群的人,都有着此生挥之不去的部队情结!
春节刚过,有人提议“五.一”时前往老连队聚会。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恰好今年又是王森林参军入伍三十周年的纪念!
面对这样的提议,王森林怎能不为之心动、进而向往呢!
此行,王森林得到了爱人吴玲的大力支持。他提前联系了几位本地战友,于4月30日一早驾车出发。途经江西、浙江,于当晚七点多抵达玉田县委招待所。其时,已有几十位全国各地的战友先期到达了,大家见到熟悉的面孔,都是热情洋溢、不停招呼,其情其景简直就是嗨翻了天。
5月1日上午九点四十分,车子开至零公里处。上山的路口竖有一个牌子,“军事重地,禁止进入”。王森林记得当年在连队时,这里是没有这个指示牌的。
车子缓慢行驶,山上的熟悉味道是越来越浓。大家紧盯车外,不停搜索着曾经的记忆。快到五公里时,大家看到了巨石山的道班旧址,但见道班已撤销,这里现在荒芜一片,全是疯长的灌木和杂草。
十点多,车子开进了连队大院。院内操场上,停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车辆。这里一群人,那里一群人,大家都在激动寒暄、大声说笑,惊喜而又欢乐地声音阵阵传来。
推开车门的王森林,先和熟悉的战友们热情招呼,然后便迫不及待地观察起老连队的变化。老的营房住地被拆除了,现在做了一个烘干房,专门烘干衣服、被子和鞋子等;以前连部和图书室的位置上,建起了新的两层居住大楼;厨房和餐厅,仍在原址新做了平房……营房大楼的正中挂有醒目条幅,“欢迎老班长回家!”
十一点左右,一辆中巴和几辆小车开进操场,原来是林爱民指导员、王春林排长、李旺生、周海洋、管柏青、于志国等几十位老战友来了。其中,罗宗胜也来了,这位昔日的老同学和老战友,如今可是少将军衔,二人见面来了一个热烈地熊抱。
操场上的人越来越多,还有零星的车辆陆续开进来。这次重回连队的老战友约有近百人,而且许多人是拖家带口而来。如林爱民指导员带来了夫人;周海洋老战友带来了才几岁的小孙子;管柏青老战友则全家出动,带来了他的爱人、儿子和女儿;罗宗胜也带来了夫人和女儿……是啊,巨石山的情结难以释怀,而家人能够一同陪伴前来,又是怎样沉甸甸地分量?
部队首长非常热情,召集大家集合:一,欢迎大家重回老连队;二,合影留念;三,参观阵地、营房,但强调不能拍摄军事设施;四,就餐安排……
参加这次聚会,军龄最长的是位七几年的老连长。他带来了自己的书法,“千里眼”和注释。老连长是军中精英,永远都是大家的学习榜样。
天公不作美,照相时天气还尚好,可在参观阵地的路上已是大雾弥漫。走上阵地,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唯一改变的是,所有天线都已安装了圆形的防风罩。
在一处新盖的油机房里,王森林看见有位小战友正在值班。对方很热情,说连队今年已接待了多批重返巨石山的老战友。他发现对方的桌子上有电脑,笑问:“能上互联网吗?”
“不能,只能上专网。”
“现在的供电,有保障吗?”
“供电正常,已和地方联网多年。”
……
山中的天气说变就变,一片乌云迅速压了过来。大家对于山上的天气比较了解,便纷纷向营房奔去,可还是有人淋湿了衣服。
十二点多,部队首长招呼大家吃饭。走进餐厅,每人领了一个铝合金的组合托盘,菜是四菜一汤,有红烧肉块、西红柿炒鸡蛋、豆芽、青菜和紫菜汤;菜由专人派发,饭和汤随意。
饭后,王森林在厨房里随意转了一下,感觉非常棒。因为如今的连队厨房,已经全部实现了电气化。饭是电气蒸,菜是电炒锅;储藏室里冰箱完备,陈列架上的菜也是排放有序……
面对连队的巨大变化,王森林是由衷开心!
面对众多的老战友,王森林心潮起伏。大家十七八岁时,来到部队;如今步入中年仍有如此真挚的情感,实在可贵!
无论如何,大家对自己的青春都是无怨无悔!
无论如何,大家都不会忘记曾经的军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