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事儿”之后看四类人

今天母亲有点反常,下班后在车上基本没顾上理我,一路都在和父亲谈论公司的事儿。我安静地坐在后座,逐渐听出了个端倪。

大概情况就是母亲公司盖楼的许可证丢了。许可证一直由母亲公司的一个工龄不长的员工小陈保管。据他说,年前一位老员工孙借走了许可证并且一直未还。可孙那儿却又是另一套说辞: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一定已经归还了。如此,事情便陷入了僵局。

作为小陈的上司,也是行政管理的领导,母亲自然是介入了此事。首先,她一再向小陈和孙核实“供词”,以确定两个人的话中有没有纰漏。待从他们身上已经无法获取更多信息之后,母亲将目光转向了与许可证有接触的其他人,毕竟局外人的眼光相对之下比较客观。于是,母亲得到了三个版本的“证词”。

就这样,从下午五点,我刚见到母亲,天还蓝蓝的时,我被迫实时监听“许可证失踪案”直到晚上十点。此时,窗外已黑咕隆咚一片。

“喂?小陈呀,明天早上来公司一趟吧......”听着母亲客气温柔的话语,我默默叹了口气——母亲真的是不容易,如一个侦探一般对案件抽丝剥茧,为任意一丝线索奔波。明明面对着罪魁祸首,却不得不掩饰起烦躁,拿出领导该有的的气魄,先公后私——她一向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

反观两个当事人的责任心,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同时也参悟出些许社会上的“生存门道”——为甩脱责任不择手段。

以上,便是一件祸事的原委。我作为旁观者,清楚地看到了四类人,他们是职场中大大小小的事件中的缩影。

首先,我们从当事人开始说起。

第一类——事情的“始作俑者”,说白了就是捅出篓子后的直接负责人。能搞出此事,已经说明此类人的责任意识太过浅薄。而往往出事后,他们会试图用“推脱”的方式,用自己的不负责任掩盖已经发生的不负责任的恶果,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目光短浅的普通人,也是职场里最多的一票人。他们害怕承担不了后果,例如减薪或者被辞——这会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他们一口咬定不是自己的错。即使解决问题的机会来临,他们也紧闭门窗,生怕来者从他们的神态中看出什么端倪以至于被问责。

但“责网”恢恢,疏而不漏,领导不是傻子。这就如同考试打小抄一样,你正为老师没有发现藏在某个缝儿里的小抄暗自庆幸时,却不知老师鹰隼般的眸子早已略过无数届手段更加高杆的学长学姐然后注视着你。没有戳破的原因无非是不想扰乱整个考场的纪律,抑或是希望你能良心发现罢了。

第二位当事人,我们简称为“间接关系人”。他与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若无确凿的证据,是无法切实对此类人追责的。在上述事件中,孙就属于第二类人。然第二类人也可分出两支——第一支是事情真的与其无关,是当事人记错了间接关系人而搞出的“冤案”。不过,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种几率非常小,所以我们暂且跳过不谈。

第二支,本质上便是与第一类人大同小异了。他们同样是怕被问责。既是被利益蒙蔽了良心,也就同样很难拥有先解决麻烦的大局观了。

不过这第二类人里往往可恶之人辈出。因为他们与事件的接触点一般只有第一类人的说辞。他们看似与此事联系颇多实际上却是所知甚少。为了不被问责,许多人选择把矛头引向其他与事件有着虚无缥缈关系的人,并为在他们之间连起若隐若现的线。如此,聚焦于当事人的注意力便被分散,调查此事的方向愈发多了,不同的可能性纷纷跳出,事情偏离轨道的几率也就越大,也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侦破此事。可第二类人不会在意这些。于他们来说,他们的目的达到了——那,这就是一个好用的手段。

第三类人,“洁身自好”型——这类人在职场里算得上一股清流了。他们工作认真踏实,极少出岔子。当然,“大难临头”时,他们虽然也会露怯——他们会机敏地避开此事的“震源”,保持合适的距离,但也会提供相关的线索。秉持“忠厚老实不添乱,踏踏实实埋头干”的原则实在是聪明人之举。以母亲一个领导的角度,她说他是最喜欢这种她说她是最喜欢这种踏实勤恳,大智若愚的孩子了。

与以上三类人不太相同,第四类算是真正的“掌大局者”了。事出总得有人解决,否则向以上几类人一样相互扯皮,迟早要把正式给耽误了。这时,便是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我母亲出马的时候了。

这可不是一个容易差事,它的技术含量可是在解决事件之上——母亲不仅要顺着条条线索加以追踪,凭借一颗玲珑心寻出原委;还要调和人心之间的小诡计,化尖锐成圆滑。善良如母亲,甚至在歇口气的功夫还得为犯事者想出一套合理圆润、易于接受的说辞以传达既有理有据,又不拂人面子的惩戒——这不温不火的态度却在弹指一挥间化千军万马为灰烬,实在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软实力,令我羡慕不来。

不过,这类人终究是少数。原因是你不仅要有一颗责任心,还要有确实的权力。不然,你便只能如伯夷叔齐一般,看不惯这世道而隐居山林了。

而就算领导有心,“改革”也是一件困难的事——何况母亲的官儿还不够大。人的骨子里有“私”,即利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渴望安定、混着就能过的日子。所以,如果真要动,不光是基层管理制度要大翻新,更重要的在于人——员工自身要“吾日三省吾身”。可若是人心真的能如此清明,那现在早已是孔子所盼的“大同世界”了。

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一方面是归结于我喜欢琢磨人心的趣味,另一方面也给我提供了间接的人生经验,以便我大学毕业后处理起类似的事情能妥善得体。虽然应届生无法如第四类人俯瞰大局,却也至少要做第三类人:工作时认真负责,必要时负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这样一个集体才能正常运转。

至于剖析第一二类人,只是给自己一个警戒罢了:第一,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重大事件上要讲求“证据”。如此事,如果孙借许可证时留了收条便少了很多麻烦。第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离此类人远点儿,洁身自好,免得被他们的倦怠之气所影响,自己也懒散起来。再来就是小心人心必然有的黑暗面,别被他们坑了。即使真的冰清玉洁,尚有东施效颦的故事,何况扎在“狐朋狗友”堆儿里?

君当如兰,幽谷长风,宁静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犯事儿”之后看四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