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培养孩子的手册

其实我还没有小孩子的时候,就知道这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时网购没有那么的普及,我帮我的领导在网上买这本书,应该是在10年以前的事情。

当时就觉得这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理念非常新颖,也觉得很有道理。

但我真正读这本书是在我的女儿一一两岁多的时候,看完这本书觉得作者太有智慧了,这本书对于我教育女儿影响非常大的,我就应用书本中很多的方法,我推荐给很多妈妈们。

这是一本所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有深入思考,有读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妈妈是朋友

妈妈是老师

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

——尹建莉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学位。她是第一个拿着硕士学位想要去做小学教育的工作老师的人。

因为尹老师认为,小学的教育是最重要的。这应该是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小孩就是要从小就开始,从培养他的良好习惯开始。

尹建莉老师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我读了这本书以后,分享几点给宝妈们参考学习。

1 每个父母都是一个琢玉人

父母作为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主要营造者。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事情处理、每一句话都能影响到孩子细腻敏感的心。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

这本书的开篇在前言部分就说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琢成一个精美的作品。但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得更小了,玉而它的形状始终像石头。

每家的孩子都是一块玉。父母都希望把这块珍贵的玉雕琢。令人满意的作品。但结果就是有达成了,有的则是失望。

很多父母可能到最后都不明白,自己也是跟其他父母一样给孩子最好环境,付出很多的“爱”,但结果如此差别之大呢?

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的是真爱,有的是“假爱”,——披着一个爱的外衣,对孩子强力控制,这种控制最后会严重地伤害孩子”。


真正的爱是建立在信任和尊重

父母们不仅知道孩子从小教育的一个重要性,还有掌握孩子之间的共处、互动、游戏等技巧和方法,最重要的的培养孩子有良好的习惯。

书里面里面提到一位博士,他在做人处世、工作方面都是非常好的。她是因为知道人品的重要性,因此他从小就一定要孩子要养成有礼貌、

懂交际。如果家里来客人,客人问的问题一定要专心听,回答客人的问题。否则他,会在孩子认真玩耍的是要孩子立马停下手中的玩具,并严厉教育孩子有礼貌的重要性。

其实孩子还是很小的。他是不懂得大人之间的事,不懂人际交往、互动的。跟我们经常会。无端的会去打扰孩子破坏的注意力。那就会使得孩子以后能去专注力下降,

比如说我们非要孩子在非常聚精会神地看动画片的时候要孩子停下来吃饭。这些实际上都是不好的。会扰乱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情绪烦躁,并且会对产生第一影响品。

不要捉弄孩子

我们是经常看到大人喜欢去“捉弄孩子”,看到孩子害怕了就高兴。这其实是很不好。不过这里先搞清楚“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有区别“逗孩子”是以让孩子快乐为主,是理解孩子孩子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捉弄孩子则是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大人高兴,而孩子却带来了是羞辱、担忧。很多大人是觉得好玩,以为不过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损失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症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关于这个我的孩子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有人开这种玩笑捉弄孩子我都会制止,并且向孩子传达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是爱着她。我的孩子一直以来对别人的“捉弄”都不怎么理睬。

不过去年疫情区间她不能回学校,而我们都要上班,只好让她会老家住一段时间,不到二十天。

一一回到我们身边后,整个性格变化了很多,不主动打招呼,有人跟她打招呼她居然还躲在我们身后去。

到人多的地方都要我们抱着。

不愿意坐别人的车。

当众说话都扭扭捏捏的……

一一一向性格外向,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胆子大有主见,表达能力比较好,很独立。现在晚上睡觉一定要我们抱着才睡。

后来我跟家里人了解到,家里面的“闲人”经常跟她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一开始一一不信的,但是这次没有爸爸妈妈陪伴回家时间有点长,说的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一年过去了,要她回老家,她不问我们是否一起回去,都直接扑到我们身上说,不要回老家!

所以大家在遇到这类事情,一定要制止。对于别人是小事,但是对于孩子却是大事。如果不在身边也要带她爷爷奶奶讲好。我的女儿我是跟我的妈妈说了的,但是爷爷奶奶没有说,加上爷爷奶奶住在街上,人多复杂,这个事情是我疏忽了的。


设“小红花簿”

从四岁起,专门弄了一个小本记录每天孩子做到好事,记录很简单,只有几个字,比如“自己收玩具”“扔垃圾”“自己开灯去厨房拿牙签”。“自己编故事”,“学会认钟表”。每天记录一件就好了。相当于孩子的记功簿。

这个方法对孩子的特效孩子受到了表扬。还有就是小本子记的事,对她有提醒。凡在写的那个小本子。孩子都能够记住孩子会经常在先进事迹而且会认得不少字。

我也用了这个方法记录我的孩子,觉得还挺有效果的。记得有一次,我的女儿不想吃饭,然后端着饭碗说到外面去吃,实际她是把饭拿到外面倒掉了。不过呢她倒了饭之后顺便把碗洗干净了,我们没有点破她倒饭的事情,但是晚上在她的“记功簿”上,我们记录“一一吃饭第一、还自己洗碗”,之后一个星期她天天吃饭第一,顺便把碗洗了。当然碗洗了是不怎么干净的。我这个一直延续着,虽然没有每天记录,她会要求我们记录下来,让我们读给她听。所以这个方法对于鼓励我的女儿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我们家一一吃饭,从来是没有操心过。

后来实在是太多父母说他们对于孩子吃饭要喂饭的问题困扰很久,我才知道孩子吃饭是个严重的问题。

一次在小区里面看到一个夸张,早上下楼。一个7、8岁的小女孩边走边低头玩手机,一旁奶奶端着碗,走进步给女孩喂一口饭,女孩头也不抬起,偶尔也不乐意。奶奶就拉住她停下哄个几句话女孩才开口把饭吃了。

孩子一心沉浸于手机游戏中,怎么会想吃饭呢?那又是边走路边吃饭。这个对孩孩子的吸收。也不好吧。

这么大的一个孩子,孩子的奶奶为什么那么执着给孩子喂饭,哄孩子吃饭呢。


怎么可能需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让孩子张嘴呢?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金明·斯巴克先生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的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

意思就是孩子不喜欢吃饭,觉得原因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了。

斯巴克先生说,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套,自行调节进食数量,种类。满足正常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也就是孩子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不需要管。

如何让孩子有正常的饮食?这几十分简单就是。顺其自然。

家长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不强迫,不焦虑,相信孩子。知道自己值多少某一天胃口大开,什么都想吃。或者某一天什么都不想吃,这都是正常的。一开始只是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把孩子应该吃的东西都拿在桌上。但是他吃哪一种,这多少只是自己的事,那么孩子就不会出现厌食的情况。

我们家一一小朋友吃饭秉承就是顺其自然。吃多少?怎么吃?她自己决定。

比如说在自己家里面,她会吃得比较多,到外面去的时想多玩点就会吃的比较少、或非常少,我也由着她。很多同伴劝我要一一多吃点,哪怕喂饭。我是宁愿孩子饿她一餐两餐也喂饭的。

然后同伴的父母基本都会逼自己的孩子要吃完一碗或者半碗饭才可以放过孩子。


结语

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你解决一个问题接着还会新的问题出现。所以这些问题方法、案例不能帮我们解决掉孩子相关性所有问题。这是需要智慧,经验的积累。

不管什么问题,孩子教育的问题是管不如不管,管的是原则和底线,不管的是孩子的自由选择。我们只有付出耐心就可以

有一位老师说做母亲是最好的修行,我觉得准确地说做父母都是最好的修行。为了更好养育孩子,我们可能需要全家总动员,与孩子斗智斗勇,那自己的智慧、修行肯定有提升。

作为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他不听话而打他气他。父母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

无条件、不期待,你爱孩子,她不管听话不听话你都是爱她的,包容她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培养孩子的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