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自己,从不止步——迟子建 - 草稿

三岁半的儿子又哭着跑过来撒娇:“妈妈,求求你,给我玩一下手机,我无聊”。

我把手机递过去的瞬间,儿子小小的脸上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对此我既无奈,又有些心疼。毕竟现在的独生子女,又不像我们小时候有很多好玩的,又有很多的玩伴。

对比之下,有些人的童年,只有让我们羡慕嫉妒的份。她的童年虽然与雪为伍,却生出了无限的乐趣,她的故乡更因为地处北极村,而让她的童年快乐生出许多深刻的快乐。

                  ( 一)记五彩的童年

夏日时节,有个小女孩,从头到脚全部武装,戴上了养蜂人的纱帽,手提一根木棍,就向横梁上的马蜂窝捅去。

结果,马蜂倾巢而出,所有人抱头鼠窜,就这个小女孩,安然无恙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而这个小女孩就是如今享誉文坛的作家,迟子建。后来她回忆说,像这样的趣事,淘气的行为只是童年的一部分。

出生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的迟子建,因为冬天特别的漫长,所以特别喜欢夏天。一到夏天,就变成了乐园。可以采蘑菇,也可以去山上摘都柿果(蓝莓果),更可以去钓鱼。

“父亲给我做一个鱼竿,他做灯笼竿做不直,做鱼竿也永远做不直,随便找一个树条子,捋巴捋巴,然后拴上一根丝线,再拴一个鱼钩。这个时候,我的任务就是去挖曲蛇——其实就是蚯蚓,我们叫曲蛇——拿一个铁皮盒提着。

蚯蚓一般在阴湿、垃圾比较多的地方,或者在大豆地、土豆地里挖出来。我们习惯了春天翻地的时候带一个铁皮盒,铁皮盒里放一点土,养曲蛇的。曲蛇你就是挖断了它,挖成几段,它依然活。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生命之流不会因为你的铁锹碰到它就断流,它一直还在呼吸。

我们就把曲蛇放到盒里,夏天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去黄花草甸,我就拿着父亲给我做的鱼竿,那么不直溜的鱼竿,拴上曲蛇,那是鱼的诱饵了,然后把它甩下去。不一会儿鱼居然咬钩,觉得鱼竿动了,一提,甩上来一条鱼。鱼咬钩那个瞬间,我就像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时那般喜悦。

水泡里的鱼基本就是小柳根儿、老头鱼。像黑龙江才能捕上来大鱼,鲤鱼、哲罗鱼、细鳞鱼等。我们在水泡子里钓上来的都是小杂鱼,但只要有这小杂鱼我就快乐极了。

这样的美食我们夏天会享用,因为我喜欢用小杂鱼做鱼酱,把它剁碎了,那个土腥味儿怎么能去掉呢?我现在没办法给你们做这道美食,就是把它剁得非常碎,像虾酱一样的碎,然后从菜园里取出自制的黄酱,添上热油,炸出的鱼酱鲜香极了!炸鱼酱,再下上一锅面条,从菜园里摘点儿生菜、菠菜、小葱,一蘸,一拌,多么美妙的晚餐!”

像这样因为自己劳动所得的美食,在现在的生活中就是稀缺资源。因为劳动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早已因为便利的生活逐渐消失。

就是因为诸如此类的快乐童年,给迟子建的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多次以儿童视角写作,用她童年的快乐时光点亮了这个世界,也让那份纯真得以在文字里延续。

              (二)拥抱自己,从写作开始

生活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出其不意,变化多端

谁都不曾想到,现在的矛盾文学奖获得者,竟然在高考时作文只得了五分,因为写跑题了,巨大的分差,无奈迟子建只能去读专科,大兴安岭师范学院。

早在上大学之前,身边的上海女知青老师在《青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触动了迟子建,让她有了写作的想法。

在那个美丽的校园,有个姑娘面对着绵延起伏的高山,开始做起了作家梦。这个性格干脆利落的姑娘,敢想敢干。她开始广泛阅读,为自己的梦想蓄力。

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她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尝试写作,庆幸的是尚未尝到挫败的滋味,她的作品就在《北方文学》上发表了。她拿着第一笔稿费,为自己的梦想导师父亲买了他爱喝的“竹叶青”酒。

尝到了写作的快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她的写作之旅。20岁那年她把自己的童年记忆写成了小说《北极村童话》,1986年1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之后她陆陆续续写了很多小说,而这些小说里的人和事,都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每每给她一点触动,她便用笔把它放大呈现出来。

她写《伪满洲国》,写《群山之巅》皆是有感而发。

1990年底,迟子建到日本访问,一位日本老人问她:“你从满洲国来?”她当时有一种蒙羞的感觉,因为伪满洲国的历史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了,而那段历史对东北人民来讲,象征着苦难和屈辱。回国后,她决定创作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试图还原伪满时期底层社会的生活图景。

《群山之巅》源自迟子建曾采访过的一位退伍老兵的经历和一位被宣传成英雄的年轻战士的事迹,2001年,迟子建下乡前往中俄边境的一个小村庄,遇见了一位在“文革”时被污蔑为逃兵的老人生活窘迫,迟子建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之后又听说一名年轻战士在陪首长的客人游玩时溺亡,最终被宣传成一个英雄,这个故事唤醒了迟子建对那位老人的记忆,而这个“逃兵”和“英雄”,也唤醒了沉淀的《群山之巅》的小说素材。

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迟子建的创作过程中把它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感情经历,升华灵魂

正当她的写作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出差途中,车上遇到了她的同学。再重逢,两人无限喜悦,闲聊甚欢。这也就是后来给她无限爱的快乐体验,也让到感到生命无常,痛并快乐着的人生伴侣黄世君。

像所有情侣一样,她们很快坠入爱河并结婚,开始了短暂的快乐四年幸福时光。

老天总是很残忍,在你以为拥有所有快乐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

2002年,因为车祸,黄世君与世长辞。从此以后,迟子建迎来了生命中的至暗时刻。她推掉了所有的工作,把自己一个人关起来。爱的越是惨烈,痛的也越是深刻。她一个人回忆两个人的生活点滴,她想到因为颈椎病,丈夫用双手给她按摩,温度还在心间,人已不在。她看着爱人的西装,插在口袋里的钢笔,以及生日时送给爱人的生肖狗,这些熟悉的事物历历在目,人却已尺尺天涯。任谁也无法接受这样残忍的现实。

每每午夜梦回,泪湿巾。她一遍遍拨打爱人的手机,只听得冰冷的声音:“你拨打的已关机”。在经历了四个月的伤痛后,她终于再一次拨打手机时:“你拨打的电话号码是空号。”

那时她终于意识到了,这个人真的已经不存在了。她重新振作起来,把所有的伤痛愧疚和遗憾,写进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是写给自己的,是她与自己的过去告别,也是自我解脱,送别过往的伤痛,重新开始。

即使是悲伤逆流成河,她也会让自己坚强。以及他或她“面对悲哀的不同态度”。迟子建怜惜女主人公邂逅的每一个角色:“和他们的痛苦比,我的痛苦是浅的。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是作家,就会对你格外宠爱一些。作家把自己看小了,世界就变大了;把自己看大了,世界就变小了。对任何人来说都这样。”“世界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在痛苦。

文艺评论家谢冕这样评价这部小说:“想后退,退到最底层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哪儿出发,倾诉并控诉”。

因为父亲的早逝,丈夫的去世,这种失去至亲至爱的人的悲痛经历,使她有了不一样的体验。迟子建曾经说:“我就这样嗅着死亡的气息渐渐长大了。它给我稚嫩的生命揉入了一丝苍凉的色彩,也催我早熟。”

同时她在经历了这些以后,知道生离死别是生活的必然,但即使身处悲哀,也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渴望。

(四)生活是一本打开的哲学书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迟子建说:“生活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

“生活是蜜,全凭笔酿”

因为热爱生活,她习惯自己料理自己的三餐。她说:“清晨三四点钟去哈大批发市场,买些不那么大宗的,什么瓜果梨桃,西红柿,黄瓜,等等,红红绿绿,紫紫白白,其实所有的这一切,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承托我们芸芸众生的就是这些东西。这让我觉得自在,心灵的自由感”

她用心生活,感受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的酸甜苦辣,就如同她写的《烟火漫卷》,开篇第一句:“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

她说:“用脚获取的信息,比你们用屏幕获取的信息更为真切”

她一直坚持自己,用最朴素的感情,融入到最底层的人民的生活当中。发现这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虽然在她笔下总有淡淡的哀愁,但绝无悲观和绝望。相反的即使在面对死亡这样残忍而悲哀的事情,她也会让人心生希望和温暖。

她认为:“渴望温情,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

她也用笔把这种情感传达给了读者,让我们获取了力量和温暖。

(六)别人眼中的迟子建

作家苏童写他眼中的迟子建:

大约没有一个作家会像迟子建一样历经二十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每年春天,我们听不见遥远的黑龙江上冰雪融化的声音,但我们总是能准时听见迟子建的脚步。

苏童说起迟子建作品的与众不同:

大多数中国文学的作品在看待现实时采取批判、尖锐、狠毒的方式,我们都知道这种作品容易引起注意和阐述。迟子建最不容易的是一直用美好的、温情的眼光看待人、事、物、世界。

作家梁鸿一直非常喜欢迟子建的作品,她认为:

迟子建最了不起的是,她的作品具有独有的“风景”,这个风景要打引号。梁鸿说,我觉得她并不是说只是为了写异域的风景而写风景,那就没什么意思了。迟子建的书写解决了客观风景和人的生存场景之间的关系,风景要和人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形成一体化的存在,风景也是人,人也是风景,对吧,它们俩互为存在,互相彰显对方。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郭力是迟子建长期的读者和研究者,她认为:

一路写下来,迟子建的写作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北中国的冰雪给予她的韧性和开阔,在这个高寒的纬度之上,有作家对于生命的独特的体验,就是说雪国这样的一个,就是北方的洁白的这样一个雪乡,使她瞬间地在这个天地间的广阔,这种洁净,广阔的这种美,使她笔下的景物是独特的,不仅带有生命的这种悲悯,同时也带着北方的那种生命的韧性。


 即使在别人眼里,迟子建是如此的独特和成功。而于她自己,她永远抱着一颗平常心,保持着稳定的写作节奏和高质量的作品输出。同时又与名利和信息化保持着疏离,以便营造独立思考的的空间。在她眼里写作从未止步,未来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去挖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北极村,干净纯洁,既有对抗寒冷的勇气,也有迎接春天的乐观,更有享受生活乐趣的温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拥抱自己,从不止步——迟子建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