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共读《结构思考力Ⅱ》,猛然发现,原来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阐述问题,也是一种能力。
结构思考力是什么呢?
它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将其罗列清晰,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手段使目标得以达成。
结构思考力是用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这牵涉到一个人的认知。
人的认知可分为四象限,已知和未知。
已知: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
未知: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能明确的看清自身,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想要提升,必须清楚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结构思考力Ⅱ》是这样说的:问题的本质就是期待和现状之间的差距,也就是目标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查尔斯·吉德林曾说:“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下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我们只有捋清问题,分解问题,才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可以使用结构化思维工具来进行梳理。
首先,用5W1H的模式来梳理现状,
即who、what、when、where、which、how。
1W:what.指问题的性质。
2W:who.问题的相关方,指问题发生在谁的身上?谁发现了问题?
3W:which.指这件事情或这个问题的状况。
4W:where.指空间或特定的领域。
5W:when.指时间的范围,意思问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发生了多久?
1H:how.指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
然后用SCQA模型来进行差距描述:
情景、冲突、问题、方式。
SCQA模型是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
1.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事实引入。
2.C(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3.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4.A(Answer)回答:我们的解决方案。
最后是期待,也就是目标则用SMART原则来制定。
S=Specific明确性,明确的定义或行为。
M=Measurable可衡量性。
A=Attainable可实现性。
R=Relevant相关性,资源或限定条件。
T=Time-bound时限性,指在什么时间点达成这样的期望?
问题陈述表如下:
这里用自己的问题来举个例子,
目前的问题是:观点文写不好
如何在输出有限的情况下
得到编辑和助教以及自己的认可
达成上稿的目标
有句话叫量变引起质变,质不达标那一定是量不到位。
这个问题是针对写作能力的,那么如何提高写作力呢?我们用结构思考力来分析一下。
【问题的关键】:提高写作能力
【提高】:指从现状到期待的改变
【写作力】:包括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所以,想提高写作力,需要围绕数量和质量来进行提升。
数量这个相对容易解决,比如给自己定时定点定量进行写作,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依靠自律和反馈以及奖励机制来督促自己完成。
质量就需要思考自己过去写过的文章,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比如文章的逻辑、结构、标题、小标题、开头、素材、金句、结尾等。
通过对自己文章的拆分,定位清晰自己需要解决的部分,去持续大量地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关于质量的提升,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找到对标人物,把他的文章进行拆解和模仿,一切创新源于模仿。借鉴好的地方,融入自己的思考,写着写着,得心应手,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毕加索也说:“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始,然后才是创新,最后是你自己做主。好的艺术家模仿皮毛,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魂。”
模仿只是借鉴别人的形式和结构,文章的内容依然是自己的灵魂。
通过结构思考力和相关工具,一下子把问题剖析得一目了然,对应的解决方案也应运而生。
我的感悟:
结构思考力和相关工具真是个好东西,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自己以后要多把这个方法用起来,审视自身,捋清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