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秦攻赵

原文
秦攻赵,苏子为谓秦王曰:“臣闻明王之于其民也,博论而技艺之,是故官无乏事而力不困;于其言也,多听而时用之,是故事无败业而恶不章。臣愿王察臣之所谒,而效之于一时之用也。臣闻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是以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则辞顺。故民不恶其尊,而世不?其业。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今用兵终身不休,力尽不罢,赵怒必于其己邑,赵仅存哉!然而四轮之国也,今虽得邯郸,非国之长利也。意者地广而不耕,民羸不休,又严之以刑罚,则虽从而不止矣。语曰:‘战胜而国危者,物不断也。功大而权轻者,地不入也。’故过任之事,父不得于子;无已之求,君不得于臣。故微之为著者强,察乎息民之为用者伯,明乎轻之为重者王。”
秦王曰:“寡人案兵息民,则天下必为从,将以逆秦。”苏子曰:“臣有以知天下之不能为从以逆秦也。臣以田单、如耳为大过也。岂独田单、如耳大为过哉?天下之主亦尽过矣!夫虑收亡齐、罢楚、敝魏与不可知之赵,欲以穷秦折韩,臣以为至愚也。夫齐威、宣,世之贤主也,德博而地广,国富而用民,将武而兵强。宣王用之,后富韩威魏,以南伐楚,西攻秦,为齐兵困于?塞之上,十年攘地,秦人远迹不服,而齐为虚戾。夫齐兵之所以破,韩、魏之所以仅存者,何也?是则伐楚攻秦,而后受其殃也。今富非有齐威、宣之余也,精兵非有富韩劲魏之库也,而将非有田单、司马之虑也。收破齐、罢楚、敝魏、不可知之赵,欲以穷秦折韩、臣以为至误。臣以从一不可成也。客有难者,今臣有患于世。夫刑名之家,皆曰‘白马非马’也。已如白马实马,乃使有白马之为也。此臣之所患也。
“昔者秦人下兵攻怀,服其人,三国从之。赵奢、鲍佞将,楚有四人起而从之。临怀而不救,秦人去而不从。不识三国之憎秦而爱怀邪?忘其憎怀而爱秦邪?夫攻而不救,去而不从,是以三国之兵因,而赵奢、鲍佞之能也。故裂地以败于齐。田单将齐之良,以兵横行于中十四年,终身不敢设兵以攻秦折韩也,而驰于封内,不识从之一成恶存也。”
于是秦王解兵不出于境,诸侯休,天下安,二十九年不相攻。

此篇主要讲了苏子游说秦王罢兵息民。

秦国攻打赵国,苏子去游说秦王,放弃攻赵。

苏子的观点很明确,就是让秦王罢兵,所以他的游说也是围绕这点。他首先讲了百姓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还是最主要的,百姓过的安稳才是国家之福。要多听取百姓的意见,这样国家就会长治久安。秦王如今的功劳已经很大了,却继续用兵,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好事,所以百姓是不赞成秦对赵用兵的。

紧接着苏子讲了正确的用兵之道:功大而息民。一直用战争解决问题并不是合适的,因为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土地需要人去耕种,而战争却会导致百姓疲惫不堪,短时间可能没事,但长久下去,对秦国不利。这一点在后来秦始皇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见苏子确实有先见之明。

对于苏子的话,秦王心动了,但他有自己的担忧,他怕一旦收兵,山东诸国会合纵攻秦,到时候秦国危险。

面对秦王的疑问,苏子做了回答。他说山东诸国不会合纵攻秦的。亡齐、罢楚、敝魏与不可知之赵联合起来攻打秦国,那简直是开玩笑,自取其辱。

对于自己的论点,苏子用事例进行了论证,先是用曾经强大的齐国对秦用兵,结果齐国成为了废墟来论证。接着又用如今的齐国自己诸国与曾经的齐国与诸国对比,现在的齐国既穷兵力又差,什么楚国、魏国弱的不堪一击,就算联合起来也没有可以领兵之人,合纵又有什么用呢?

苏子为了加强说服力,继续举例,用曾经秦国攻怀来说明。秦攻怀,赵、齐、楚救援,结果面对秦军,压根就不敢打,眼睁睁看着秦军离开,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再来看田单,挽救了齐国,嚣张了十四年,但依旧是不敢对秦用兵。强大的齐国都是这样,其它国家还用说吗!秦国不去打他们就不错了,他们哪敢主动挑衅,所以您秦王放心的撤军吧,没事的。

经过这一番洗脑,秦王果然撤军,天下诸国相安无事二十九年,苏子厉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国策—秦攻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