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老子称一慈二俭三保守为人类的三大法宝,这不但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将来也永远是。

以“慈”持身,人就会友爱于人,不怎么自利;以“俭”持身,人就会富足长久,决不会贪婪;以“谦”持身,人就会自谦益人,不自炫耀。“慈”、“俭”、“谦”这就叫做戒除极端,戒除奢侈,戒除过度,这的确是立身处世的奇方妙法。

一、“慈”。仁和慈爱,就是要对天下的万物及他人都保持着一种仁和慈祥的态度,像爱自己一样的去爱万物和他人,所以只要我们拥有一个仁和宽厚的慈爱之心,那我们一定会拥有幸福和快乐,而且无形之中我们也能得到我们所想要的。

二、“俭”。“俭”的内涵有二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即是啬。他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即在生活中抱有一种勤俭节省的态度,决不贪婪且放纵自己。清代的张英曾经说:“人生福享,都有定数。珍惜福的人,福常有余,暴殄的人,福常不足。所以老子以俭为宝。不只是钱财应该俭,一切事都要常常思考节俭的意义,才能有余地。俭对于吃喝来说,可以养脾胃;俭对于嗜欲来说,可以集中精神;俭对于说话来说,可以培养气息;对于交朋结友来说,可以择友少过失;俭对于应酬来说,可以养身息劳。”这虽然是持身之道:也不失涉世处事之道。

三、“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二层涵义,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老子的意思是叫你持身处世应学会谦卑一点,谦恭谨慎一点,就是对人对事都要小心谦虚,决不胆大妄为、自高自大,好为他人的之师,这样做就不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和反感,反而会得到他人的尊敬和喜欢。

老子说的三宝是因为老子身处战乱,目击暴力的残酷现实,,深深地感到人与人之间慈心的缺乏,因而极力加以阐扬。应该说“慈”。“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等“三宝”,是老子对于“道”和“德”的社会实践意义上的总结。

就此而言,老子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思想家,实际上已意识到文明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的存在,才向世人发出了警告。老子看到了对声色之美疯狂追求的危害性。才有种种愤世之言,而大力主张取消一切有害于生命的、过度的、不合理的现象,反对享乐主义。

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生活的高度满足、此时此刻,想想这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上述言论,对于我们防止随之而来的种种“文明病”和克服精神生活的疲软,不无稗益处。

                                            2019-11-8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