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上,很少写,读的也不多。有时有感触,就评几句。有的评论被人点赞,让我突然想到,评论也是我自己的文字,表达的是我的观点。凑在一起,不也作一篇杂烩文吗?
它们之间没有联系,就是编了号,凑起来,而已。
1
可以说,学校教育老师教育固然重要,但最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
教育孩子,首先得父母自己有资格。未必要有文化(文凭),但一定要是个好人(正直善良勤俭)。
我们许多人的父母,都没读过书,但却给了我们最朴实纯正的教育,这样的父母,平凡的底层人中,有很多很多。
我认为,生活中父母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于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向善向上的影响,对孩子最重要,也最深远。
2
我昨天中午收到这样的信息(成为创作者),也有点触动。感觉自己久不动笔,怪对不起的。
但,还是懒得写。
曾经的热情没有了,看来我这不是真爱。
3
我认为,如果夫妇俩一心一意过日子,同心同德,男子工资要是远远高于女人的话,女人辞职照顾生病的婆婆,不是不可以。就如很多家庭是母亲辞职照顾孩子。
但前提是,得夫妇有商有量,女人心甘情愿的。
我对于“媳妇没有义务照顾公婆,女婿没有义务照顾岳父母”一说,不敢苟同。从法理上,这种说法没错,但从一家人过日子的情义上,显得太冰冷。
什么叫一家人?什也叫夫妻?相濡以沫,相互搀扶,相互体恤疼爱,才有家的温暖。你的亲人我有义务照顾,而我的亲人也需要你的照顾。而不是泾渭分明,斤斤计较。
3
其实吧,我说实话,全国高三学生都一样,大家都在家上网课。大家境遇相同,跟同在教室里上课一样。全国又没有哪一家学校敢偷偷召集学生上课,这恰恰是最公平的竞争。
特别是高三的同学,应该有一定的自律和自我把控的能力。在家学习的状态也就是孩子在校学习的状态,能学习的孩子在哪都能学习。
所以,根本不必焦虑。
4
就农村老人那每月几十块钱,还有儿子挂念着,自己领着不给老人呢!可怜可悲。
为什么过去那么穷,父母能养活几个孩子,而父母老了后,家家都说困难,赡养父母不容易!只不过儿女的不孝罢了!
父母喜欢劳作,但七旬高龄还愿意去打工的,有几人?毕竟年龄大了,力不从心。而不给孩子添麻烦,是父母的疼心,更多的是看透了,儿女靠不着!这就是中国农村老人的悲哀。老无所养,便老得没有尊严。
5
让你爸做饭!都是他不听劝(作者爸爸硬是不顾疫情,把几家亲戚召集家里聚餐,然后就被困在家里了,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辛苦了他操劳一日三餐的母亲)。
你跟你爸说。
你妈得有多辛苦啊!只有家庭主妇才能体会到的辛苦。我觉得今年过年因疫情,解放了太多的家庭煮妇。你家这,是特例。
6
看了几篇,可怜你这日子还过什么的!(一个怨妇的叨叨叨,让我实在憋不住了!)
你对自己怎么样,别人就对你怎么样。你丈夫对你怎样,他家人就对你怎样。
根源在你自己,你自己清楚吗?
7
女儿没长大,妈妈就不会老。
前两年,还有同事同学鼓励(撺掇)我要二胎,现在消停了,老了。
说实话,我很羡慕人家孩子多,但我更庆幸自己就一个。
以我们这八百线的小县城贫民的经济水平,养一个大学生,并且要供养到硕博毕业,压力并不小。孩子要是去国外读书,我们根本没有能力。要是再有一个,真的养不起。
另外,挺享受现在的轻松。没有许多同龄人还在经受的孩子读书升学逆反等等的烦恼。可以一心做自己的事,享受简单生活带来的安宁。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关照自己,安顿自己,疼爱自己。可以有一些时间给自己,觉得这辈子并不都是在“牺牲”。
8
为什么总要在文章里把一些文字加粗呢?是提醒读者,那些是重要的句子?
我认为,不必要。可能是我的问题,总觉得看着不舒服。
如果文字不能吸引人,把它加粗也没有用;如果一个人不能静心阅读,再粗大的字也入不了他的心。
9
这文字里表达的,不是摆脱原生家庭的困扰,是要摆脱原生家庭的父母。
现在流行的观念是,控诉原生家庭诸般不好。
但读书买房婚姻……还是要父母操心。许多父母真是可怜。被孩子需要着并嫌弃着。
10
对,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初遇——惊喜(惊艳);热恋——天天都看无数遍,天天要对其倾诉,淡化期——怀疑(自己写作的能力和意义)……
这几乎是在必经之路。
我的观点是,不能让它占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多读书,多走路,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比在这点不咸不淡的文字要有意义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