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颗粒度

这两天接触到个有意思的概念——时间颗粒度。是一个人在生活中中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多长。有些人的时间颗粒度是半天,有的是按小时,也有的按分钟来算,时间颗粒度越密集的人,职业化素养越高,成就及所创造价值越大。

前些时候,网上晒出了张王建林的一天行程表,看完这后,不少网友都大发感慨:比自己成功N倍的人还这么努力,还要不要人活了。以时间颗粒度这个概念来解释的话,便合情合理了,他的时间颗粒度大概是十五分钟,如果他时间上的安排都是粗糙的,怎能配上“成就”呢。而对于王建林来说,仅是他的正常生活,所以时间的颗粒度疏密是一个人的“习性”。

时间颗粒度的不同,也是价值观念不同频的重要原因。一次王健林接受采访,主持人和摄制组迟到三分钟,王一点面子都不给,坐着车绝尘而去,主持人感慨,老王就是霸气,几分钟都不等。其实不是他霸气,而是对于时间颗粒度是十五分钟的人来说,迟到三分钟是时间颗粒度按小时来计算的人无法理解的。

另一个将时间切成颗粒的人是比尔盖茨,他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五分钟是基本的时间颗粒度,而一些短会,乃至与人握手,则按秒数安排。早年他来中国参加一些重要会面,微软中国的同事为他到来,一遍又一遍得测量从电梯到会议室门口要走多少步、几秒钟,他到后,然每个会议室、每个房间与人握手、签字、拍照、离开,几乎分秒不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衡量一个人是否职业化,恪守时间是基本的要求,如果明白的“时间颗粒度”这个概念,恪守时间就是尊重、理解他人的时间颗粒度。

有段时间,将工作计划好后,经常会因为其它事情打断,对此并不懊恼,懊恼的是在完成这些事时候,你的频率和别人的格格不入,“着什么急吗,慢慢做就是”,“活是干不完的”,现在想下,的确是因为大家的时间颗粒度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用时间颗粒度是一小时的心态去衡量时间为十五分钟,很容易会说“至于吗?耍什么大牌”,所以当遇到一些问题、矛盾时不妨想下是否彼此的“时间颗粒度”不同,便可以更包容。

提升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检查下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怎么检查?看你约人开会的时间,是以天为单位,还是以小时为单位,就知道自己的时间颗粒度了。如果检查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比较粗糙,也不用自责,自己的时间颗粒度会随着越来越成功,时间越来越值钱。

学会用工具管理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现在手机电脑都自带日历工具,将自己的行程安排都放进去,逐渐管理越来越细的时间颗粒度。

要你受伤害的是那些你意识不到的缺点,要你遭受拒绝的是那些你不明就里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颗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