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21天知识内化训练营-DAY3 Q&A笔记上

第三天打卡。先回答第二个问题。QA笔记法和自己以前的笔记比优劣如何?弱弱的举手,那个做笔记仅仅划划线的就是我,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做起来超级容易超级快,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什么效果。QA笔记恰恰相反,做起来慢,但是效果杠杠的,做一次知识的大部分都可以消化吸收留存了,这就是所谓的慢就是快。

过去我自己从没想过什么笔记法好,也就不会去用这个方法去做笔记了。今天学到的QA笔记法,听起来简单,也容易上手的样子,但不要因此就小瞧了它的威力。我们为什么选择用A方法而不是B方法,是因为我们明白A法到底有多好,也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我们想要的效果。因此下面用QA法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刚看到杨洋老师在问QA笔记哪里与5R符合?哪里不符合?我选的这个问题与杨洋老师不谋而合,就说说它符合的方面吧。

Q: 如何用5R标准来说明QA笔记法how good?

A: 杨洋老师分享了好笔记的5R标准,即record, reduce, recite, reflect 和review。下面一一拆解下QA的这5个指标。

1.Record 记录。笔记笔记,有记录才可以称为笔记。摘抄勉强算得上最低级的记录,如果你日后还会用到它,它还有点价值,反之,如果没有因为一次摘抄就记住了知识点,日后也不会再翻看,那摘抄还有什么意义呢?而划线,根本不能算记录。如果你读书只是单纯划线的话,可能你再回看划线部分,你还是不明白不理解说了些什么,这时还得把原话从头到尾再读一遍,边读边理解。从不明白到搞懂的过程中,你已经无意识地加入了QA的思维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就自然而然地做了一个QA笔记卡片。所以QA笔记法真的很方便我们去记录那些我们没搞懂的重点或要点。这就是杨洋老师说的,阅读如何阅读的,笔记就如何记录,实现笔记和阅读的无缝对接。它方便我们把书从厚读薄,收获一叠QA知识卡片,打造我们的私人知乎。

2.Reduce 精炼。在记QA笔记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追求笔记越全面越详细越好,我们每次关注一个小知识点,关注点在我们深有感触的,或者没有弄懂的,或者非常感兴趣的知识点上。我们也不会为笔记的各种形式,图案等费神,我们想要的就是一个答案,所以我们会聚焦在这个答案的内容上,不断地去简练,去提炼一个本质的答案。QA笔记法就是知识的炼金术,常练习就会提升我们提炼知识的精金的技术。QA笔记就是笔记中的无印良品,看起来简单,但个个都是质优精品。

3.Recite 记忆。QA笔记是很方便我们记忆的。其一,QA笔记是先有问题,再有答案,这中间是经过了思考的,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是主动性学习,学习效果留存率高,让我们不会记了就忘了。其二,因其卡片化,模块化的特点,每次的知识点少,不会很密集,可以降低我们大脑的认知负荷强度,让我们更容易记忆。其三,卡片化也特别适合在碎片时间,环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学习。

4.Reflect 思考。QA笔记是以问题为先导的,只要有问题,我们就会有思考。从采访作者的问答对话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会产生新的思考和疑问。笔记就是这个思想互动的记录,是我们思维的外化。再一个,在网络化电子化的信息时代,笔记要让硬盘去存储,彻底释放我们的大脑去思考,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思考,把笔记从笔在记变成脑在记。

5.Review复习。风格统一,简约固定的形式让我们每次回看的时候,不会觉得陌生和困难,不会产生觉得麻烦的想法,从而产生退缩的欲望,有利于我们复习。另外,它电子化网络化存储,云端共享,方便我们检索,随时随地温故而知新。

总结,QA笔记法适应新时代特点,让我们不做新时代愚公,不会大力弄残,而会大力出奇迹。

第三个问题,按自己的思路重新梳理一遍今天的课程,附思维导图。为什么我要根据自己的思路再梳理一遍课程内容呢?因为老师课程内容信息量大,如果自己不梳理一遍,很容易目不暇接,在知识的海洋中晕头转向,抓不住重点,学了什么也不会有什么印象,这样梳理一遍,这些问题就都解决啦。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洋21天知识内化训练营-DAY3 Q&A笔记上)